格物之极,明慧自冲,天性常流,仁德无垠,此明德也。格物之致,情欲自节,真气湛然,塞乎天地,此明道也。
由于上一节课没有来,对于“诚意”,还是有些一知半解。
庆幸我们还有一节课来仔细讨论“诚意”这个看似对内自求,其实如一把钥匙般打通“内”和“外”的重要概念。
今天课程一开始,淳玉和我们了一张“地图”。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累?
今天看到,朋友圈上海某小学家长竞选委员会的群聊记录引起了热议,大家纷纷感叹这年头,家长都不好当,比拼真是激烈。
这让我想到这课里的一小段论述:使格物之学,而成博物之科,无怪乎道之不明也。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信息流动越来越快的时代,“格物”这件事,无论从物之多,还是从格物的角度之多,都可以说是几何级的增长。
可惜啊,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几何级增长,我们的时间也没有几何级增长,。
所以,如果只把停留于博物自然是迷失的,而现在越来越多讨论的社会话题:焦虑、疲惫、急躁都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
别贪多,别局限
诚意正心,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东西。
第一层,别贪心。别人有的,你不一定要有;别人学的,你也不一定要学;别人走的路,也不一定适合你。
很多时候,我们太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我没有”,而不是“格物”之上。
第二层,别局限。我们之所以要格物致知,其实是一个形成自己的一个体系,这个就是所谓的“一以贯之”。仔细想想,我们的各种不适,大多来自于某个事物无法自然地纳入我们现有的认知和行动体系。
比如焦虑,比如害怕,比如无力。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说白了还是自己的“局”,这个系统不够大,不够包容。那么,就回到之前说的,如果你现在“二”了,也别急,知道二了再“格物”,然后再用所得新知去重新塑造自己的系统,慢慢去“不二”。
另外,放弃本身也是一种塑造的过程,这一点尤其重要,也是我想给自己一个深深的告诫。
以上,就是这一课的想法,虽然比较草草,但启发很多,希望之后自己能不断去探索这张地图,不断靠近开头引用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