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经常会出现拖拉、磨蹭的现象,五分钟还没有开始写;十分钟一个字都没有写;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写作业前面两个小时是磨蹭的,直到拖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完成。
那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马上开始写作业呢?
我们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孩子本身
我们会发现,虽然“作业”只有两个字,但是孩子每天的作业却会是好几科。
背古诗、熟读课本、练字、做算数等,这么多的作业,孩子记在脑袋里会带来什么?
他的头脑里会有一种隐形的压力,一做作业的时候就会想到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到压力好大。
二.父母本身
当孩子面对作业有压力,想逃避时,父母就出现了,父母开始催孩子。
如果半天还是没有做的时候,父母就急了,这个时候父母就会打他,骂他,吼他,多次之后,作业和打骂吼之间会建立稳固的连接。
孩子一写作业就会想到父母打骂吼,父母打骂吼的时候让她觉得好害怕,好烦,好讨厌,好想逃跑的那种坏情绪也会跟作业建立连接。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写作业写不进去,不是不会,而是一坐到书桌旁,就会想到上一次被爸妈打骂的坏情绪,所以还没有开始写作业前,她就觉得好烦呀,好想逃跑。
所以,一方面太多的作业带来的隐形的压力,让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开始,另一方面,打骂吼带来的坏情绪会让孩子想逃避,要想让孩子能够快速的启动,马上开始做作业,就需要解决压力和坏情绪。
解决压力和坏情绪,我们这里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20秒让孩子的大脑启动起来
孩子做事情,首先要启动兴奋的神经,带着兴奋一直做下去。
心理学家艾科尔,他提出来一个20秒的法则,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启动的时间大于20秒,这个事情就很难启动,但反过来如果一件事情启动的时间小于20秒,这件事情启动就很容易,就能够去启动。
艾科尔有一次拿自己做了一个研究,他发现自己下班后总是喜欢看电视,回到家往沙发上一坐就拿起遥控器看电视,他其实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于是他想开始弹吉他,这个时候就列了一个计划,坚持21天,因为科学研究21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后来他发现自己做不到。
在沙发上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1秒就可以启动了,多容易,可是吉他在哪呢?
他需要站起来,走到书房,打开书柜,拿出吉他超过了20秒,很难启动和行动。
所以,他根据这个启动能量法则调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为了不看电视,他把电视遥控器里的电池抠下来,然后放到书房的抽屉里,把启动时间拉长,下一次再看时,想到还得去书房去换电池,太麻烦了,就不看了。
第二件事,他把吉他放在客厅中间买了一个吉他架,挂在那儿,每次从那儿走过时就会去弹拨一下,然后忍不住就弹了起来,启动时间只需要几秒钟,太容易了。
结果根本不需要21天计划,只要把事情的启动能量转换,就会发现弹吉他对他而言太容易了。
学习也是一样,想让孩子快速启动,要在他开始学习之前,就做一个很容易够得着的小任务,让孩子快速启动,快速的让他的神经在这件事情上兴奋起来。
所以怎么去做呢?
1.化大为小
孩子学习中,常常面对的是整张卷子,做起来很难;而线上的作业他们做起来却很容易,为什么?
因为只有一道题,当孩子做完时,上面会说你做对了,好棒,然后带着兴奋去做下一道题,任务很小。
孩子知道,我只要一会儿功夫就可以完成一道,所以现在的目标就是只做这一道题。
2.从容易的事情开始
不要一上来就做最难的,从最容易的最喜欢的开始,容易进入,启动就会很顺畅。
孩子试卷一般设置都是先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然后才是较难的阅读题,应用题等。
3.加入静心环节
写作业之前,孩子有可能放学刚回来或者刚运动完,让孩子首先要静心,喝口水缓一缓。
第二种方法:就是用清单法清空大脑,建立作业顺序一一搞定
假如孩子今天要做五项作业,如果这五项作业都用脑子记,大脑就会有压力,大脑的能量是有限的,要把隐形的压力分离出去。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清空大脑,把大脑压力转化为可视性压力,建立作业清单。
每次只做一件事,专注力就会提升,把这件事做完,这件事从清单上划掉,再从第二件事开始做。
每次大脑做事时,大脑中只有坚持,没有那么多事儿,那孩子做作业是他的压力就会减轻,而且有能量去做更多的眼前的这件事。
清单怎么列?
1.先做简单的喜欢的
观察孩子喜欢做的事,容易的迅速启动的事。
2.每天顺序基本固定
比如先做数学,再做语文,英语;只要效果不错啊,顺序基本上就会固定,因为固定会形成惯性,会让孩子作业时心里有数,会觉得有掌控感。
3.自己决定顺序
启动之后,孩子就不一样了,有的孩子喜欢先做简单的,有的孩子喜欢先做难的,但是最后的决定顺序让孩子自己决定。
4.自己整理清单
清单最好让孩子自己整理参与进来,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慢慢的就会养成他的习惯,以后不管是做作业还是长大后工作,他都习惯于先用大脑去理一遍。
每件事情有啥要求?然后他长期会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就会很了解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做事就更有条理和主次。
更重要的是,他在整理清单的过程中,也是预热的过程,不但清空大脑,还可以让孩子心里有数,这就解决了压力的问题。
情绪怎么解决?
就是第三种方法:用打钩法奖励大脑完成任务,让大脑及时获得奖励。
完成一个任务,打一个勾,在我们完成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这个物质叫做内啡肽,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它会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快乐感,当它分泌时,内心会很喜悦和快乐。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大脑分泌内啡肽会让我们快乐,那么完成之后,我们会快乐,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完成事情的一种奖励;当孩子完成一件事,体会到了快乐,感觉被奖赏下次就更愿意去完成。
打勾的作用就是强化快乐感受,让孩子更多的体会到完成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完成思维。
孩子会想,我知道刚开始有点难,但我坚持一会儿的时候,我就会很快乐,他就会在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对完成的快乐有期待,就更愿意去开始。
若孩子每天都收获喜悦,就会告诉自己,作业虽然难,但我愿意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再者,当孩子完成时,我们要在言语上给予肯定,“哇,你好棒啊”“这么快就完成了?”也可以夸大表情动作表达对孩子的欣赏。
让孩子感觉到,被父母肯定,信任和欣赏,孩子自己也就会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最后就是建议家长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
“孩子赶紧写,写完就可以玩游戏了;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写完的那一刻,没有停留下来去体会成就感的话,目的就转移了,变成了玩游戏,看电视。
玩游戏和看电视变成了吸引力,作业就会是一个讨厌的事情,我不要写。
那孩子完成再多的作业,也很难体会到完成作业时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孩子永远对作业本身很难去建立一种写作业之前的预热和完成作业时候期待,孩子内在的动机就升腾不起来。
所以建立完成思维,转换孩子压力,激活孩子动力,给予孩子成就感,胜任感,孩子才会越来越有意思的去做作业,形成正面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