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与心得
代 序
人生经历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父亲的人格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作用在此可见一斑)
阿德勒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他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可以感知到阿德勒的人格特征里积极的一面)。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父亲是阿德勒一生不断超越自己的力量源泉)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被老师视为差等生,
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作。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坚定的支持力量),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少年如何养志的道理)。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个体心理学形成和发展
自卑情结
阿德勒认为,不论有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普遍都有的一种现象。因为孩子幼小,身体尚未发育,必须依靠成年人的帮助。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下去,就会构成“自卑情结”。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不是什么坏的情感,或是变态的征兆,相反,他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象孩子那样利用自卑做借口逃避现实,事事依赖他人,还是勇敢地克服和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人生。阿德勒认为,全部人类文件的动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
虚构主义
怀亨格提出了“虚构主义”的概念。他认为人都是依靠一些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虚构的目标而生活的。比如:人生平等、善有善报、宇宙乃有秩序的实体等观念并非真实的存在。相反,现实的世界恰好与这些观念相矛盾。但这些重要的观念却深刻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人的行动——尽管它是虚构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虚构”的吗?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阿德勒把怀亨格的“虚构主义”引入他的心理学研究中来。他提出,促使人类行动的动机,是个人对未来的期望(虚构),而不仅是他过去的经验。这是他期望的生活目标虽然是自己虚构的,却能使人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阿德勒认为,个人一般并不了解他的生活目标的真实意义(人生使命、家族命运、基于对现实不满足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第三种能了解,关两种不容易了解),它常常是潜意识的,但个人却能借此产生一种动力和优越感。
阿德勒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每天生活在梦想中,尽管不断地失败,他仍然固执于自己的目标,把自己虚构出来的幻想错误地当做了现实的生活。
社会兴趣
战争给人的肉体和心灵造成的双重创伤使阿德勒深受震动。孩子们可怜的目光和灰暗有脸色、破碎的灵魂更让他感到战争的可悲和人类自相残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的可怕。退役后,他开始研究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并提出了“社会兴趣”的概念。
所谓“社会兴趣”,是指个人具有的为他人、为社会的自然倾向。阿德勒认为,一个人有无社会兴趣,有无合作精神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他主张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有合作精神,有利他意识(我认为这一点重要,独生子女在家庭如何实施?)。
创造性自我
阿德勒突出强调了人的创造性力量。
自卑大都是由先天或遗传的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也包括所处环境对人的压抑和排斥造成的抑郁之感。在阿德勒看来,这些都是经验的东西,并不规定一个人的道路,也不能决定人一生的本质。重要的是,人是有自主性和选择性的,而这种选择性便是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它决定着每个人的发展。他认为,重要的不是生来具有什么,而是你如何运用你的资质(选最适合和最能体现自我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风格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突出强调人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他认为人的思想、价值、动机、行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都有有生活目标的印记,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形成于儿童时期,也就是3-5岁,生活风格就大体上定型了。以后,人的行为就受到生活风格的无形支配了。主要包括:人的生活目标、他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他实现生活目标所用的方式(受教育?打工?创业?跻身于体制?)。
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一是看他的出生顺序。出生顺序不同,在家庭里的地位就有差别,这种差别使他们形成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格。二是对早期的回忆。从这个回忆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三是对梦的解释。梦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
阿德勒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分析病者的生活风格,帮助病者提高社会兴趣,面对现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
��${�ix��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