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醒得比较早,准备了早餐食材后我就坐在小络的书桌旁想事。思考没有主题,其实更像是回顾。
小朋友的一年级结束了。这一年来他游刃有余地在龙津校园奔跑着。这一年的他喜欢校园,喜欢老师,喜欢上课。
具体到学科,语文学习平坦而自信,因为坚持着阅读。数学则相对让人担心些,因为我们一直放手着,只告诉他上课一定要仔细听讲。孰知现在的数学学习更注重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提升是需要训练的,这一点我们疏忽了。坦白讲我们将刷题等同于数学思维的拓展,这个认知错得很离谱。好在,我们发现得早。好在,暑假来了,“休养生息”的时间是宽裕的。于是,上段时间我们和孩子一起订了一个大概的复习计划。这是一张清晰的左边图,时间为横轴,具体知识版块为纵轴。每个时间节点解决什么问题了然于胸,小朋友显然“蠢蠢欲动”,急于过完每一天,因为“我要按照这张复习计划完成《从课本到奥数》”。制作完复习计划,小络兴奋地告诉我他认为这样操作比较高效。哇,小朋友居然用了“高效”一词!
“能自我负责就能自律。” 安心在《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中如是说。
确实,父母总想着教育孩子,用外部力量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很多时间其实是带着不信任,不信任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带着恐惧,恐惧孩子会变坏。于是我们不停地说教、命令,甚至威胁,各种操控,显性的、隐性的。
复习计划制定后的两周以来,小络每天都主动坚持着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认识图形”、“20以内的减法”、“分类与整理”、“数的大小排列”……
我在一旁,欣喜的同时备感意外。意外没有父母的催促小朋友居然一直坚持的。原来,最好的教育是信任和理解。当一个孩子被理解、被信任时,他就会知道怎样为自己负责任,产生自律行为。自律的产生,来自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庆幸在获知孩子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为99+0(附加题10分,全班大多数孩子都得到10分。)时保持了平静。因为这个时候,比起责备,我的孩子更需要安慰,需要我们指出努力的方向。那指出,并前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