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迫接受着未知事物的冲击,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十月,跟羊水朝夕相处,早已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突然有天一个陌生的东西把周遭的环境打破,远方出现了一个出口,我们慢慢的滑入光亮处,从漆黑的环境中闯入一片光明里,此时未知的情绪慢慢的侵入我们的身体,于是乎,我们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却意外听见一片嘈杂的笑声......
仿佛进入了一个二次元世界,除了自己原来还有别人。
从小开始我们就被迫接受着许多思想的冲击,小时候喜欢跟人打闹,每次受伤回去哭闹,都会被妈妈骂,最严重的一次是别人差点拿铅笔戳瞎了自己的眼睛。
回到家的我得到的不是安慰,反而是父母劈头盖脸的打骂,一句:以后还跟别人打架吗,这次眼睛没瞎算你走运,彻底打入地狱。从那以后我的心里像是蒙上了一层纱,变得小心翼翼。
三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很不好,天天被老爸监督写作业,一写不好,就会迎来一个耳光的“打赏”,甚至是恶言相对。
所以每次写数学作业的时候我就特别的忐忑不安,生怕自己没写好就要承受这一巴掌的疼痛,心有怨气却也不敢明说。
时间久了,我的脑袋仿佛就像是有习惯性反应,一听到命令式的语言就没由来的害怕。
那个时候我的学习就是为了爸爸,为了不让他骂我打我,为了不吃“辣椒炒肉”,“讨好他”成了我的小学生涯最深刻的记忆。
以至于在往后跟朋友相处中我总会在别人跟我抱怨不满,生气时败下阵来,我常会思考是不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让别人生气了,又或者是自己的原因给别人造成了困扰。每每都会陷入怀疑自己的漩涡。
一到此时,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小情绪,就会在我的脑海里织成一个巨大的网,密密麻麻遍布全脑,所有的纠结,不安在此刻全面爆发,那些一个个异军突起的小想法吞噬了我的所有思绪......
长大之后的我在跟人的相处中,总会受到没由来的“暗伤”,有时可能是别人的一句话,有时可能是别人的一个眼神,还有时可能是别人的一个说说,都让我在无形之中怀疑自己。
有好几次我会在别人含沙射影的言论中自动对号入座,从而引发情绪的爆裂。甚至在此后的好几年,我都会突发性的焦虑,抑郁,一觉醒来就没由来的悲伤。
我从来不是乐观主义者,就像大多数情绪化的人一样,上一秒开心下一秒就悲伤,抓狂。每次想要追溯源头,我为什么会这样,思考许久又在下个时刻把所有负面的事情归咎到自己身上。
直到读到了这本名叫《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书,我才在这里找到能够安放自己的答案。
我开始明白原来这些情绪的变化,归结于一个特别的名词,它叫“痛苦之身”
书中说情绪的变动是一种能量,它来了就一定会走。
但尽管这样,情绪的变动也会直接受到身边亲密之人的深刻影响。
那何为“痛苦之身”?
小时候被同龄孩子差点戳瞎眼的恐惧,被父母责备时的委屈,三年级时因数学成绩不好被爸爸骂的阴影以及未说出口的悲伤,这些都滞留在自己的内心里,像是被笼子锁住一般,卡在你的身体里。
它就是“痛苦之身”。
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诸多让自己不顺心的看法,
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想要帮自己消除情绪的话语(例如:别哭了,给你吃糖好不好,糖都不要?那帮你买玩具?)。
就是否定自己的情绪(例如:这有什么好苦的?你这么大了,哭脸丢不丢人?)
无论上述那种,都不能让负面的能量溜走,从根本上也没有破除情绪的障碍。
“痛苦之身”以痛苦为食,你创造的痛苦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
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创造一些事端来制造情绪的变动以此维生。
所以当我们毫无源头的产生负面情绪,或者因为一些小事习惯性的产生情绪变动的时候,对特定情绪的需求就会愈发的强烈。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强忍着眼泪不让它掉出来,所有的困惑在这一刻得到解答。
我终于弄明白那些不可名状的情绪是什么了,它来源于我们从小积累在体内的不安,恐惧甚至是挫败感。
我们总是会自责自己这里做得不够好,那里做的不完美,一味的把所有的负面结果归咎于自己的身上,却从来没有发现原谅自己是件多么简单却又难以面对的事。
我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软弱,总是没由来的感觉低人一等的自卑,以及每次有苦不说,闷在心里的难受,这些堆积起来,像个定时炸弹,在进行到人生的某个时刻突然爆炸,轰的一声全部消失不见。
当我们明白发现自己的内心,弄清楚所有的情绪源头,在每个情绪快要爆发的节点,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去寻找一切情绪的源头,或许会让自己的生活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快乐。
认知了负面情绪的源头,下一节将跟大家讲跨越情绪障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