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但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无论是浅水区还是深水区,改革开放之路都是艰辛和曲折的,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之间,都有着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次不仅要摸清产生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还要深入了解各种可行方案的得失。
现实世界中往往既没有皆大欢喜的改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扭曲。得失利弊,各个不同。而以假想的完善市场经济为思考和判断基准,不过是无数可能的基准之一,换一套“假想”和“标准”,思路可能完全不同。面对错综复杂的现状,我们需要的是相信科学而不教条。
学过经济学的朋友都知道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可以让国家整体得益,从理论上讲,即便有人受损,我们也该支持自由贸易,因为整体得益远大于部分损失,只要从受益方那里拿一点利益出来,就足够补偿受损方且有余。
但整体得益绝不是每个人都能得益,在现实中受益方补偿受损方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补偿多少?怎么补偿?往往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补偿可能迟迟落实不到位,最终是受益者得益越来越多,而受损者却屡遭打击。虽说平均值是变好了,但那些受损的人的生活不是理论上的平均数字,所以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抗和行动,这是保护主义的根源。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再次发生伤及无辜的情况时,我们的决策者再也不能用一句简单的“改革的代价”应付了事了,所以,对推进改革的研究和决策,必须包括发展的两大特殊议题,一是顺序,二是节奏。在现实中,这两个问题常常重合,对决策者而言,第一个问题的重点是“结构”,第二个问题的重点是“稳定”或“渐进性”。
任何一种政策的选择都会对不同的群体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既有宏观长远如“分税制”的推行,也有微观具体的新冠防控,而每个政策的抉择都彰显着这个国家这个政府的价值导向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