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奇葩说》,陈铭说,看到自己孩子的那一刻,感觉自己50%的基因都重启了,孩子是自己生命最好的延续。
小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喜欢小孩,包括作为小孩的我自己,我也不喜欢。因为小孩子不懂事,很烦人,也不听话。你无法预测或者控制小孩子的行为,他们总是爱捣蛋。而作为小孩子的我,被过分严厉的管束,也很不开心。
慢慢长大以后,我总是躲避有小孩的场合,也没有什么小孩缘。一般小孩子见到我都会被我的严肃吓哭吧。就算帮我姐姐照看我的小侄女,我也无法跟她单独相处。小孩子抱在我手里,不到一分钟肯定要哭的。
可是这一且,在我结婚以后就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了。在谈恋爱到结婚的那段时间里,有大半年,我都常常做噩梦,而且睡眠不好,总是在入睡前陷入恐慌。那时候正好上映《星际穿越》,里面反复出现的那句狄兰·托马斯的诗歌“不要温顺的走进那良夜”,总是在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老年应在落暮时分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虽然智慧者临终时懂得黑暗的正确,
因为他们的话已迸不出闪电来映照。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善良的人,最后一浪过去,高呼多么明烈
他们虚弱的善行,许曾在绿色海湾中舞蹈。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飞翔的太阳,为狂乱的人们缚住并咏乐
懂得,可为时过晚,他们在途中为之伤悼,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肃穆的人,濒临死亡。用他们回光的视觉,
看出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般欢耀,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而您呵,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天界,
现以您的热泪,诅咒我,护佑我吧,我祈祷。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托马斯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力量的赞颂,但是在我心留下的是恐惧的阴影。我不得不面对死亡并且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孩子,想到如果有了孩子,就有了自己的血脉,其实自己不过是人类的一个基因而已,已经世世代代传承了很久很久了。我的肉体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载体而已。肉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但其实人类基因的生命力是大大超越了单个个人的生命期限的,在个人可感知的范围内,它近乎永存。
从此我渐渐释怀,而且总是发现身边的小孩子大多是讨人喜爱的。我越来越爱观察孩子,遇到小朋友的时候也比以前温柔多了。我对自己的孩子有点期待了。
当然,生命的意义也并不仅仅在于生命的延续。同一期《奇葩说》里,蔡康永说,像他这样选择无后的人,会把生命用在创作上,用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基因。这个世界上不一定会有长得像自己的人了,但是会有千千万想得像自己的人。
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我感谢来到这个世界,让我感受过生命的美好。所以,我也应该去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做一些努力,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到它的美多过痛苦。
生死是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也是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活得明白。现在回想起那段恐惧黑暗的时间,我发现这恐惧的源头可能是来自生活的空虚,事业上缺乏存在感,而我恰恰又是不甘庸碌的人。所以,后来当我抓住机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后,黑暗的恐惧就消失了。每天都很繁忙充实,晚上一沾枕头就睡,根本没有空闲去失眠。成就感、经济收入以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在世界面前,个体真的很小。要说我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我曾经温柔的回馈过这个世界,对它微笑,感激它的赐予,努力做个积极向上的基因,走过这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