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公开课,定下课题为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三下第四单元第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只是简单记录备课中的一些思考。
生本学材中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内容与现行人教版教材相比有以下几点改动:生本学材将学生第一次借助点子图探究从笔算乘法前移到这一课时;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与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整合为1课时;但又在三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增加了一道“14×3”(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例题,这部分内容本应该在三下才呈现。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了一张前测单,通过对学生前测分析发现,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整百整十乘一位数计算正确较高,约90%的学生都能计算对,对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正确率约20%,但对如何用点子图表示出“12×10”的计算过程大部分同学还是有障碍,只有10%的学生可以使用点子图与算法建立联系,更多的同学则是无从下手直接空着,或是计算正确但图与式分离。
点子图作为直观表象的支撑,体现在释义、明理、求联三个方面。但由前测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利用点子图帮助计算,因此,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点子图与算式对应探索算理成为本节的一个难点。
目前大致思路如下:
1.研究前置
以学材为学习单提前完成预习,让学生带些问题进教室。
2.复习旧知
提问:计算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点?(用乘法口诀算)
最后两题用乘法口算算完之后还要做什么?(添0)
根据什么来添0?(计算单位)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的计算类型,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经验,唤醒学生的口算思路,从而有效关联口算与笔算的计算经验。
3.新知探究
(1)学习“14×10”
团队交流,师巡视。
全班汇报,总结算法。
困惑:
1.关于算法多样化的处理。14×10学材已经展示了两位同学的方法:14拆分乘10和4,分别乘10,乘得到的结果再想加。由原来的旧知迁移而来,学生可能也有想计数单位法、连乘法等算法,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先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后分别去乘再相加”这种方法的普适性呢?是再安排一道“13×10”的例题吗?
2.“想一想”中的“6×10”和“60×10”,有必要加强对比,让学生说说这两题的联系,感受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吗?
3.
3.要不要上“14×20”?不上的话觉得课不完整,上的话又怕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
所以,僵持在这课备不下去了,周一再跟小伙伴探讨一下,也许能找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