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季小童
周末去闺蜜家玩,刚进屋就见闺蜜在桌前挨个字的念着替孩子写作文。当闺蜜停下思考的时候,儿子拖着腮在那里目光茫然的等着妈妈接着念。最后闺蜜总算念完,儿子也长出口气写完了。“你这么一个字不差的替他写,将来考试怎么办?老师会不会发现作业不是他写的呀?毕竟孩子的视角和成人不一样……”
“没办法,其他家长也是替孩子这么写过来的,不替写他就不会写,明天还要请家长,等你孩子到这个年纪就知道现在学校真是要求家长要什么都会!”
不光孩子生活中对写作文苦恼,我们家长每天工作中也要写报告,每天面对汇报大量的材料,家长也头疼。比如现在的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但是吸引人的文章却并不多。而激发读者阅读下去的文章都有个共同点就是“生动”。
比如很多人不喜欢的咪蒙,他写的文章虽然有时候观点你不认同,但是你还会忍不住打开看,为什么?因为她在抱怨的时候你会隔着文字感觉他在你的对面和你发牢骚。而不是一片枯燥的说教文。
仔细观察各大微信号写出来的“爆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觉的作者和你在聊天而不是在说教。”
在《台湾之光》这一章,作者举出了一些名人的例子,在电影领域有很多优秀的导演,例如李安等国际知名导演还有一些不同领域的名人乃至伟人。如果这些领域都不熟悉,她还列举了在每次台湾有灾难发生。就会有证严法师带领的慈济人来做慈善,用鲜活的例子来扩散小朋友思维,而不是教一些生硬的概念性的东西,给你讲什么事记叙文,什么是议论文,这样不光读起来枯燥无味,而且孩子看了也很难记住。
道理孩子都懂,可是就是写不出来怎么办?
针对写不出来这一情况,作者建议:孩子要是什么都写不出来,那么先尝试简单的句子,写几句话即可,慢慢的思路打开了,就会越写越多。同时还可以记录当下的感受、情绪,这些是每个大人和小孩与生俱来的,或欢喜或害怕。而且家长引导孩子以文字表达心情,也可以避免流水账的发生。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比较合适?多大送去作文补习班合适?
书中作者一直倡导写作要像“呼吸一样自然”,写作是一种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如果要送去补习班学作文,那么三年级会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孩子已习惯于团体学习,且表达能力成熟,所认识的字词也能够基本写作所需,写作过程不容易产生挫败感。
如何可以写出好文章呢?
多阅读多模仿,任何写作领域的名家在成名之前都是写了无数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成文了爆文然后吸粉无数的,如果孩子不会写作,觉的写的不好,可以多模仿好的文章,把好的词句摘抄在本子上面。如何选出好的文章呢?可以从小宝宝开始时期坐骑买一些比内容丰富的绘本,如果实在不知道选哪些绘本,那就选择获得过国际大奖的,这样一定就不会选错了。
苦练“内功”方能成才
不管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我们都会苦于写不好一篇文章发愁,可是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个难题呢?先后我个人也参加了一些写作培训班,发现大咖们无一例外都推荐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将问题细化。比如你写不出一整篇文章,那么平时就练习造句子,练习同义词和反义词。准备一本成语词典没事就翻开看看,时间久了效果自然就出来了。亦或是让已经学会写字的小朋友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样不光锻炼他写作的能力,日后对于童年的会议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针对不同的作文主题怎么教孩子。
关于如何写好一个主题的文章,作者在朱天衣的作文课这套书里详细的列举了几十个比较常见的写作主题比如“美食、最好玩的地方、害怕、拥抱大自然、三十年后的我……”在每个章节的后面都有“给父母的话”,教家长如何去运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
比如在我的偶像这一主题中,作者首先就谈一下什么是偶像,然后哪些人可能成为偶像,偶像可以是很伟大的科学家、作家也有可能是身边的哥哥姐姐。最后用自己的偶像来举例说明她的偶像是谁?又为什么喜欢他,最后将问题抛回给小读者,问问他们的偶像是谁又为什么喜欢他呢?最后作者还不忘叮咛一下家长,如果天真的孩子选出自己喜欢、崇拜的偶像,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而是做父母的我们,要学着引导,别把大人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即使选择了我们认为孩子选择的偶像不够出色,我们也要尊重孩子,鼓励他写下喜欢的原因,若是喜欢的是名人、伟人,也可以请他先搜集相关的数据,为作文提供有力的素材。
如果说写作文不光让孩子有畏难心里,家长提起作文也很头痛,那么我们尝试着改变下写作初衷,先从写日记开始,把它当做一种生活的记录、一种情感的抒发。如果孩子写不出来,那么试着与他聊一下,激发他的灵感,多鼓励他,这样孩子会愿意写慢慢的会变成爱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