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严歌苓别的作品,之前就想看芳华,今天去看了,看的时候,到一半,一直在流泪。不是嚎啕大哭,是眼泪默默的流,滴答滴答的。
刚才在网上大致看了这本小说,也看了影评,都说好人没好报,或许,一本严肃的小说,总是带有深切的批判现实意义,才能引发关注和共鸣,还有对时代和人性的思考。每个人如蝼蚁一般,在时代的巨轮下负重前行,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是。都说好人没好报,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善良,今天在王府井,有一对夫妇,60多岁,乞讨的,都是残疾人,男的是盲人,拉二胡,二泉映月,很好听,我在离他们三四米远的地方,看了好久,把我仅有的坐地铁的零钱四块钱,给他们了,生活不易,突然觉得我和他们比还是幸运的。就像当何小萍问刘峰过的怎样的时候,刘峰的回答是“看跟谁比,跟躺在陵园里的战友比,我敢说不好吗?”
何小萍去文工团报道之前,刘峰为了避免她受歧视,告诉她,不要和别人讲自己的亲生父亲;当何小萍的父亲去世之后,刘峰陪着她默默的坐着,告诉她哭出来;当所有人都不愿意做何小萍舞伴的时候,刘峰忍着腰疼,陪她翩翩起舞;何小萍在精神病院的时候,也是刘峰一次次去看望。而当刘峰离开文工团的时候,只有何小萍去送他;刘峰生病的时候,何小萍照顾了他。而有时我们要用取悦别人来换取别人的善良,甚至必须要通过比一般人更善良来赢得别人的善良。比如刘峰的善良,他的善良当中有多少是心甘情愿?又有多少是群体的需要?更有多少是为了取悦而善良?我看见他的善良总有些心疼。
善良背后,是需要被爱,我善良,因为我愿意爱别人;我善良,因为我更想你们也用善良待我。刘峰便是这样的人物。他用巨大的善换取别人一点点善。他吃破了的饺子皮,甚至连饺子皮也吃不消停,还要去抓猪;他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别人;他给战友做沙发;他不能跳舞了去打杂;他没有怨言,不食人间烟火,以至于不过是抱了林丁丁一下,就被视为流氓。因为大家见惯了他的善良,以为他就该如此善良,以为他根本不需要被善待。
而刘峰最终是失望的,他的善良并没有换来社会对他的善待。被社管队罚款、老婆跟人跑了,只有和他一样没有被善待的何小萍看懂了他的善良,看出了他善良背后对爱的需要,并且给予了他最大的慰藉。所以,电影散场,人都走了,我放声大哭起来。
我曾经和刘峰一样渴求善良和爱。为此,不惜放低身段;为此,不惜委屈自己;为此,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希望开出花来,然而,那份爱依然没有如期而至。善良就这样被辜负,爱就这样被掠过。看见人物的卑微,也看见我自己的卑微;感慨好人未必有好报,也感慨我自己也曾不被珍惜。
如果,生命中没有爱,生命便枯萎,如果生命枯萎,活着又有何意义?
最后何小萍说出“你能不能抱抱我”那样的话,那句在嘴边含了十多年的话终于还是说出了口。他们坐在长椅上的镜头,我相信那一刻,看得懂的人,都流泪了。
对于主角刘峰与何小萍的结局,怎么说呢,无法过多的评价,因为人生太多事情本就无法评价出了所以然来,而影片末尾的一段独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虽然生活带着心酸,内心保存着一路走来的总总经历,自足,不忘初心,是对幸福与否最好的诠释。
芳华就是芳华,无关于结局。人生没有对错,也无所谓值不值得,经历了就经历了,遇到了就遇到了,不管多少年后,刘峰与何小萍回忆起那段日子,都会内心安宁,有时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某些黑暗或丑陋的一面,也无法改变别人的人生价值观,但我们可以保存好自己内心的纯净,如此我们就不会辜负芳华,也不怕回忆。
有的人看《芳华》流泪了,有的人看《芳华》睡着了,看得懂芳华的都是有故事的人,看不懂芳华的都是幸福的人
刘峰这一辈子兜兜转转之后,他留给世界最卑微的体谅,带着遗憾也带着满足走完了属于他自己的惨淡人生,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始终活在爱和被爱的纠葛中,或许,这也是严歌苓对于“好人好报”的另一种诠释。
小说芳华,并不像一些读者理解的那样颓废和幽暗。发现自己的渺小,更因此体会着珍惜的意义。或许,这也是芳华别有用心的另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