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星期二
(一)孩子的力量从哪儿来?
读苏霍姆林斯基,收获最大的就是了解了孩子的力量从何而来。当然,真正理解这一点,离不开对班上孩子的观察和对我自己的成长体验的感受。干老师在梳理良性教育循环的理论时这样表达: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通俗地说就是每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自己收获了好的感觉的时候,他就自然地往内心注入了一点力量,获得了继续克服困难去挑战的勇气,然后这份勇气又会给他带来成功,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这样看来,你必定自然想到了,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做些什么?那就是观察和感受孩子,抓住机会鼓励孩子去尝试,去获得成功,让他体验到自己能行啊!运动会中恒的变化,就是这样来的。
其实,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哪件事,而是要去感受孩子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鼓励。就说写数字,恺前段时间总是需要督促,可是当他写2时有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后,我捕捉到了,给了他几次鼓励,今天竟然主动拿了本子在写3,再回想辰上周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我感觉到他自己能掌控笔,把数字越写越好,就不断地鼓励他,他也很积极地主动写了两个中午。
由此我又想到,上次家长会讨论点拨的话题,其实并没有表达到位,成人最重要的真的不是教会孩子某个具体的知识或是技能,或是用自己的已有策略去让孩子走捷径,而是在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状态,给予理解或鼓励,让他有继续去做、去挑战的力量!
(二)画图谱
当周日晚做出每天晚上画一幅画儿的决定时,张韬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的这句话更增加了我的决心,原先可能还有些做不到,现在也必须做到了。每天的模仿和乱涂抹,我想要增加自己对颜色的敏感性。比如天空和大海的蓝的不同,夜晚和白天的天空的不同等等。确实,我开始分辨深浅不同的蓝色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同时在临摹的同时尽量寻找和大自然相通的色彩感觉,而不仅仅是机械的去模仿。也许量变会带来一些质变呢?自我期待着!
下午,我们要把彩色的世界唱出来。虽然身边有以前我做的电子图谱,可总觉得那只是根据歌词内容和顺序生硬展示的一个教学工具,用来学唱歌很方便,可是却不能表现一个整体的彩色的世界。做了课程之后,我越来越感觉到的是课和课程的区别,所以,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学会唱歌的教具,而是融合在整个对世界的色彩的感受的活动,还是自己尝试画一幅吧。
中午,先用颜料刷出夜晚的天空、和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蓝哦。中间晕染了一片绿洲,翟佘峰说是一座小岛。然后等颜料干了之后,正好孩子们也陆续起床和来园了,他们做事,我就在前面用油画棒添画上云朵、浪花、星星月亮、小花小草大树等歌词里的形象,再画上歌曲后一段的色彩标志,就形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自画图谱了。
(三)唱唱我们的《彩色世界》
所谓课程区别于一节节课的地方,还在于整个的三周活动都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是有所联系的。比如,今天的歌儿,那就是帽子先生看到的彩色世界,而我的图谱也就是帽子先生的画儿之一了。
活动当然要从回顾昨天的故事内容开始: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帽子先生,请问你知道他为什么叫帽子先生?
何雨桐:他喜欢戴帽子。她举手越来越积极,而我也乐意在这样的时候优先请她回答。
是的,所以别人看到他就叫他——帽子先生。
帽子先生原来住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许于砚:绿色的。
贲齐琛:有很多大树的地方。
卢子辰,你还记得吗?他除了第一次听故事会被吸引,其他时候都是需要不断提醒的。
卢子辰:有一个小房子。
小房子在——树干上。
沈妍孜:我觉得是一个没人陪他玩的地方。敏感的她更关注的是帽子先生的心理状态。
韩昕彧:在森林里。
沈芷萱:他住在一个树干上,旁边是绿绿的。
章凯凡:绿色的,有树的地方。
帽子先生住在一个绿色的世界里,有一天,他感觉有点——无聊,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张靖晨:出去逛一逛。
他划着他的独木舟出发了,他第一个来到的是?
沈妍孜:红红的地方。
许于砚:红色世界。
你还记得帽子先生是怎么说的?才听了一遍故事,孩子们对那特别的描述还没有什么印象。
接下来到了什么地方?
章凯凡:灰色。
周浩宇:是一个很吵的世界。
翟佘峰:我补充一下周浩宇,是一个很吵的世界,而且灰不溜秋,而且那里的人都是灰色的,连小鱼都是灰色的了。他总喜欢一口气说很多。
接着,帽子先生又来到了什么样的世界?
顾婷婷:来到了一个大老鼠住的地方。
我回应:嗯,可能是一个大老鼠住的地方。强调“可能”两个字。
常潇予:是一个黑色,住了很多大怪物的地方。
我回应:也可能是住了很多大怪物的地方。你还记得帽子先生是怎么说的?
郑钧泽:我要赶紧找到出口。孩子们对故事中的语言还是不那么敏感。
继续问:帽子先生说要穿过什么样的黑?
张子骞:墨汁的黑。
李聿涵:黑不溜秋的下水道。
邹启恒:恐怖的黑色。记不得的孩子们用了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出口,又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许珑译:很热的世界。
韩昕彧:金色的世界。
他徜徉在金色的世界里,感觉有点热呀,就划呀划,又来到了什么样的世界?
郑怡晨:蓝色的世界。
陈俊达:他感觉很冷。
后来他又来到了什么世界?
王思骁:绿色世界。
沈芷萱:是他的家。
回到家之后发现了什么?
沈妍孜:他发现他看到的颜色全都到他们家来了。
难道是像翟佘峰说的一样,他像田鼠阿佛一样收集了颜色吗?那他这会儿生活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张靖晨:彩色世界。
帽子先生说:现在我的世界太美了,我要把它画下来,于是他画了一幅画,孩子们的目光都到了我的画儿上。
他还把它唱出来了呢。清唱《彩色世界》的前半部分给孩子们听:“蓝色,蓝色天空大海的颜色……”
你听到刚才唱了什么?
顾婷婷:他唱了月亮还有星星,是黄色。
王森凯:大树和草地是绿色。
沈妍孜:还唱了云朵。
翟佘峰补充:还有海浪是白色。
陈香凝:还唱了蓝色的天空和大海。
卢子辰发现图上还有其它颜色。他经常会说到其它的话题上去,但是他的注意力又需要维护,所以我回应他:是的,待会儿唱给你听。
歌词有一定的规律,我正好可以利用歌词的对仗来和他们对唱,我唱前半句,孩子们接唱后半句,因为有图一目了然,孩子们学得很快。
下面到了卢子辰很想知道的内容了,快把脚放好。我总是要趁机提醒他坐好。
大自然的颜色可不止这么多,你听:
“红的、黄的、黑的、白的,大自然颜色真多!
蓝的、紫的、粉的、绿的,彩色世界吸引我!”
帽子先生说:大自然颜色——真多(朱昱衡最快接上);帽子先生还说,彩色世界——吸引我(沈芷萱最快接上)。可是刚刚想要知道的辰,却一直在晃他的椅子呀;再看诺,就那样跷在前面孩子的椅子上,完全不在状态;骞,则总是在别人唱的时候试图纠正别人,或是提醒别人。
音乐活动想要纯粹用音乐的美吸引孩子,总是很困难,需要更多的常规的组织。
帽子先生说:你们刚才都是看着我的画儿唱的,如果没有画儿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孩子们总是容易受激励的。一个个都试着闭着眼睛唱,想要证明自己是真的会了。当然也有一些是滥竽充数的了,毕竟才唱了两遍,我离开了图谱也记不得呢。再练上两遍,会的孩子就多了起来。
我想看***,因为他经常会记不得,没想到他今天记得很好。让我看看***,他是不是自己真的记得。这样一说,孩子们唱得更加带劲儿起来。
那就把图拿走,我们试着自己来唱。图放在哪里好呢?就挂在中间的铅丝上吧,孩子们平时随时都能看到。
(四)为颜色实验做准备
除了故事里对颜色的感受和表达,生活中,孩子们也可以进行一些对颜色的科学探究。比如探究两种颜色的调和带来的变化等。可是考虑到用颜料来做实验,需要孩子们有很强的自控力,许多孩子还做不到,不想天天都被搞得焦头烂额,也许可以用彩泥来代替。于是,今天请孩子们回家准备一盒十二色的彩泥,既可以延续前段时间对做花、大象等作品的热情,感兴趣的孩子又可以来进行颜色的实验。另外就是准备毛笔啊,要画颜料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