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狗尾续貂”,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
刷完《清明上河图密码》,大恶人邹勉“就地伏法”、布衣百姓“拍手叫好”、温娘子“添丁在即”、赵瓣儿“名花有主”……
一个看似完美的“太平盛世”就要呼之欲出,然而这个“尾巴”却续得让我等吃瓜群众难以信服!
随便说两点,写多了闹心。
其一,强弱对比导致结果不合理
剧中赵不尤(扮演者最近挺火,我要说的和那些腌臜无关)和他老爹(也不知是真疯假疯)趁着夜色朦胧,一个充当侍卫,一个假扮皇帝,把只手通天的大恶人邹勉耍得团团转——以为眼前的看不真切莫非就是当今圣上?!
一边雾里看花一边言之凿凿,号称“牛逼哄哄”的邹勉(下面打手也不少人了吧)居然被手无寸铁的“俩父子”生擒?然后五花大绑就这么明晃晃地出现在了开封府的“临时法庭”?
——试问这俩是咋做到的?我只好理解为剧情生生安排,演起来也就不管不顾,反正“坏人就是一个死?”哪怕我“手无缚鸡之力”?你管我?
其二,违背人性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邹勉大难当头,起了杀心也在情理之中,干掉赘婿我也忍了,毕竟是个外人且“败事有余”,但生为父亲,居然对自己的亲生女儿痛下毒手?
——这又是什么逻辑?一个铁石心肠的老翁口口声声最疼惜最宝贝这个女儿,然而却可以为了“断臂求生”,毒死亲身骨肉命丧黄泉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与“人性”都可以对着干的桥段还谈什么“共情”,搞得我“一阵一阵地出戏”……
话说回来,《密码》一开始“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的温娘子居然是个“不太冷的杀手”——光这个“反差萌”的开头还挺有看头!
然后纷至沓来的“梅船案”“帽妖案”“替考”等“怪事”一桩接着一桩,用“神秘发单人”将剧情串起来也算可以一观,说不上特别精彩但起码符合基本人物设定。
越到后面越有点“草草收场”的意思……
一介文弱书生赵不尤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对邹勉大恶人的“终极审判”并堂而皇之上演了一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大结局?——主打一个“信不信由你”!哈?
好吧,写到这儿,我只能说,额……宋朝确实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