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它是一种生理需求,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发出第一声起,我们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身边的人传递信息,进行沟通。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工具,它是我们与他人维系关系的重要途径。沟通能力的高低,也将决定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人际交往中所处的地位。今天要推荐的,是为数不多针对内向者的关于沟通技巧的书籍——《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作者是美国的迈克.贝克特尔。
一.认知+接受
首先,我们要清楚,这个世界存在的差异性。有人外向,有人内向,还有更多的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人群,比方我自己,我就是双向偏内向型人格。作为内向者,我们经常在社交场合处于劣势,于是我们会羡慕那些能够跟人谈笑风生,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外向者。必须承认,外向者善于聊天,但是,内向者更善于倾听,两者各有优势。书中提到:如果性格特征让我们感到不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只将注意力放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内向者不自信的原因,就是明知自己不善聊天,却偏要拿自己的短去比别人的长,最后只会产生更大的落差感。所以第一步不是着急去学习什么沟通技巧,而是先承认自己的内向,并且接受自己。
二.发挥优势
不管是偏于安静,还是偏于表达,这都不是错误。性格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所以当认识到自己是内向型人格,别去自卑,也别去挣扎改变。事实上,性格是与身俱来的,不论你怎样尝试,你都不可能比一个天生的话唠更能吹水。与其煞费苦心变成别人的模样,不如挖掘自身优势做真实的自己。比方我自己,我知道大多时候别人说话我都插不进嘴,尤其在很多人的时候可能就更没有存在感了。但我善于倾听,也乐于倾听,所以往往在聊天中我是起到一个补充话题的作用,避免冷场。相对于外向者,内向者更容易进行深度谈话,是能交心的伙伴。内向者的思考之后谨慎而言也使沟通不易产生冲突。所以,了解自己的个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主动出击
“我就是不会聊天啊,有什么办法。”当身处热闹的社交场所,看着其他人都聊得热火朝天,唯独自己一人饮酒醉。在别人眼里的高冷,不活跃,只有自己知道内心对聊天的渴望。你真的不会聊天吗,还是不敢聊天?内向者不愿主动聊天的原因,大致就是
1.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2.太在意沟通的结果。
3.没有话题聊。
思维模式决定我们的行为,越是这样想,越是不敢踏出去。所以,不要让自己的思维模式成为自己沟通的绊脚石。明确沟通的目的是去认识一个人,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别指望一次谈话就让对方对你产生多少好感,只要知道,我把我想说的告诉你了,就足够了。交谈的结果也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我愿意主动找你聊,你不想跟我说话,那也没办法,不是吗。就算最后不欢而散,也不必把责任全归咎于自己,毕竟,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导向的结果又怎会只因一个人?你只要在交谈中做好自己就足够了。至于没有话题,这就涉及到沟通技巧了。
四.开始学习
当做好了前期的思想工作,你就可以开始学习沟通技巧了。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很多学习方法,这里只大致列出我个人认为受用的。
1.由衷地对他人充满好奇心。想让他人对你感兴趣,你就要先对他人感兴趣。
2.针对不同人群事先制定聊天清单,以便随时应对。
3.交谈中不要满脑子想着接下来的对话,认真倾听,在谈话中找到共同的话题。
4.化被动为主动,先从与自己性格相投的人入手,容易成功才有自信往下走。
5.交谈前后花点时间整理思绪,以便下次的沟通。
... ...
没有人天生就是沟通达人。不论外向内向,都不是导致双方沟通结果的决定因素。所以别再拿性格当做不会聊天的挡箭牌。若你内心强大,真心享受独处时光,不喜与人交往,那我无话可说,可你心里若有那么一丝冲动想去接触更多人,想改变现状,那就勇敢迈出那一步,去学习,你会发现聊天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平常。最后引用书中序言里的第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每个人都想要对他人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我们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和他人建立起联系时,我们就获得了影响他人和世界的机会——里克.沃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