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辈子很努力,终其一生,碌碌无为,郁郁而终,不是努力问题,而是方向不对。如果方向选择不好,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成功。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但事实上自己努力学习也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在上期桃共读中读了《学习之道》这本书后才知道学习也需要方法,没有选对方法,即使辛苦付出了,也不会有大的收获。故只有选择对了,并努力行动,才会有好的结果,无悔幸福的人生。
选择这到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认知过程,它就像是一场小小的赌博,是在不确定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思考和决定的能力。所以并不是每个人对每件事都能作出对的选择,对的选择来自于你选择的能力。那怎么样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呢?
《决断力》这本书通过一个流程来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这个流程叫WRAP,是决策流程四个步骤的首字母组合:
(1)Widen your options(拓宽选择空间)
(2)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3)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4)Prepare to be wrong(做好出错的准备)
WRAP流程使我们关注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信息,有助于做出好的决定,而且还能在决策时更果断,克服选择恐惧症。下面一起来开启人生选择大门。
一、拓宽选择空间
1)避免思维狭隘。人们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选择僵局”,两个选择A和B,哪个都有可取之处,又都有不可取的地方!我们往往在这两个选择之间苦苦纠结,不知道究竟该如何选择。这就是陷入思维狭隘的表现,我们专注于目前的选择而对其他可能选项视而不见。那如何打破这种选择僵局,避免思维狭隘呢?
首先,就是要学会不信任“是或否”式决定。实际上,我们希望每当你看到或是听到那几个字时,脑海里就要响起警铃,提醒你思考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维狭隘的误区,主动拓宽选择范围。
其次,考虑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术语,指的是我们做出某一选择时所放弃的东西,用相同的时间和钱还能做些什么?我们可以根据机会成本大小来优化选择。
最后,消失选项测试。你不能选择任何一个你当前正在考虑的选项,你会怎么做。是或否选项消失后,我们能转移注意力,勇敢探索是否存在两者都选的答案。
2)多目标追踪。多目标追踪等于同时思考一个以上的选择。当你仅有一个选择时,你的自我意识被束缚其上,所以多目标追踪能让我们时刻保持自省,速度更快,更有效率。当你同时考虑多个选择的时候,你认识到了问题的“形状”。但是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负荷选择会导致决策瘫痪,你只需要一个或是两个额外的选择即可。构建多个选择时有困难的,我们会经常会陷入预防和促进心态中,如果能在预防心态和促进心态间转换,避免过度消极和过度自信,能将决策危害最小化。
3)找到那个已帮你解决了问题的人。当你陷入僵局时,应该去找那个已经帮我们解决了问题的人。理论来说,你遇到的问题,别人也可能遇到过并已经解决。如果你能找到人,就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为了找到这个人,我们可以从内部寻找(寻找亮点),或从外部寻找(寻找竞争对手和最优方法),或者着运用爬梯子法眼于远处。
二、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对某种状况快速做出判断,然后找到支持我们判断的信息,我们称之为证实倾向。它诱使我们只搜集那些直觉偏爱的信息,而不是去证伪它。
1)考虑相反的情况。因为我们会自然地去寻找自我证实的信息,所以我们需要训练自己从相反方向去考虑问题,不抵触与自己完全相反的想法,才能得到更多的反馈来帮助我们优化决策。
2)缩小,放大。我们自身搜集问题真实情况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用他人的平均评价弥补自己印象的不足。尽管如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却经常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自我证实倾向,我们可以采用缩小放大法。缩小时,我们采用外视观点,向那些做过类似选择的人求教经验,将注意力转向广阔的外面世界。放大时,我们利用“特写”观察情况,寻找可以使我们做出决定的“本质”,来优化我们的决策。
3)尝试。现实检验的终极方法是尝试,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做出重要决策之前,不要直接投入进去,而是先试深浅。尝试是一个对你的感知进行实际检验的诊断方法。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感知能力往往存在偏差,太过于自信,对未来预测的太过美好,但事实上我们在预测未来方面做得很糟。而尝试作为一种探索现实而非预测现实的方法,通过在一定测试时期内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来帮助我们检测当前决定是否正确。
我们喜欢预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无论做什么事,首先会预测它到底是否能成功,只有十足的把握时才会去做。所以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比你有能力,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三、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在面临艰难选择时,我们很难理性,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如紧张、害怕,冲动、损失厌恶等等,盲目做出冲动决定。而心情平复后,我们总会出现后悔情形,所以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1)克服短期情绪。
10—10—10分析法以三个不同时间范围为基础对决定进行考量:从现在算起的10分钟后,我对这一决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过10个月呢?10年后呢?人是善变的,前一刻可能会因买到一条心仪很久的裙子而兴奋不已;后一刻却因花掉工资的一半,这个月只能啃方便面而痛苦不已。在做选择的路口,我们采用10—10—10分析法来判断自己将来会不会后悔,如果不会则坚持当前决定。
视角转移法——如果面临这种情况的是我最好的朋友,那我会告诉他/她如何去做?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两句俗语。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被自己情绪所影响,思维狭隘,视野变窄,只看到了局部利益,或是太过关注个别目标,就冲动下结论。而旁观者则能站在全局考虑,能一眼看出利弊风险。所以当我们遇到重大难以抉择的问题时,不妨听听周围朋友或家人的建议,或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留出一段时间重新考虑,审时度势,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2)尊重你的核心价值观。任何的决定都是你价值观的反映,当你确立好你的核心价值观后,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如果你对自己的价值观没有清楚的认知,不妨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建立什么样的组织? 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想一想让你自豪的事情。在你决定要做某件事时,看看是否与你的核心价值观相符合。为了空出实践来实践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对所做事情按优先级排序,以及列停止做的事情清单,这样我们在所决策时就会消耗很少的精力,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优先重要的事情上来。
四、做好出错的准备
我们对自己的预测太过自信,而未来总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会关注我们不知道其存在的事物。过度自信让我们在应对问题时变得懒散,忽略了失败的早起征兆。
1)书档未来。未来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我们必须预测的简单场景,它是一个范围。我们应该书档未来,必须提高自己感知未来的能力,考虑到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包括好的和坏的。
在对较低的那片书档做准备时,我们需要进行事前验尸。事前验尸就是分析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碍,以及导致这件事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然后把这些阻碍和原因一一列出来,对潜在风险做好准备。
在对较高的那片书档做准备时,我们需要进行预演,也就是预先设想事情已经结束时的情况,能够使人们准确找出未来结果的原因。预演能鞭策我们产生更多的深刻见解,它迫使我们在今天以及一件确定发生的未来事件之间的空白处添上内容。通过读档法同时对逆境和成功做出预期和准备,能帮助我们预先做好有利于自己决定的布局。
2)设置一个绊网。在生活中,我们会自然地进入自动驾驶状态,将以前的决定搁置一旁,不对其进行检查。就像许多人每天看上去忙忙碌碌,以为当下做的事情就是对的,但是却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绩。而绊网可以我们就需要停下脚步进行思考和审查。同时绊网还能避免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将过度自信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受困于自动驾驶状态中的人们可以考虑最后期限和隔断,最后期限在迫使我们做出决定后,能我们有紧迫感,能避免拖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我们易于增加自己对糟糕决定的投入;隔断能帮助我们阻止这种做法,让我们清醒地决定是否要继续下去。现在许多人都购买股票,而且会把钱全部投入到一支股票中,这种做法风险较大,容易打水漂。但是如果把钱分成多份,购买不同的股票,并在每次购买前思考此决定是否正确,则会大大降低风险。
3)信任流程。正确的流程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选择,在做决定时不再纠结、茫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做出勇敢而又自信的选择。但是流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能完全依附于流程。流程只不过帮助我们降低做错误选择的机率,在众多选择中选出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正确的选择,使我们的决策得到进一步完善。
人生是一条曲线,起点和终点是无可选择的,起点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出身,终点是谁都逃脱不了的死亡,但是在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路途中有无数个选择的机会,我们靠选择与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避免陷入着急选择的后悔模式和总在等待的错过模式,要知道我们的人生只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你的今天是由你的昨天决定的,你的明天将由你的今天来决定。要想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成功的人生,就要认真理智的对待每一次选择,然后去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