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见面问候相同的话题多了起来,认识不认识的人仿佛统一了口径:“你休息了没有?”回答这个应该是不难的问题,奈不住对方追问,不免总要解释一番,我们是五十五足岁退休,我还差那么一点点。
面对镜子,端详刻满阅历的面庞,每一条皱纹都在提示自己,不再是年轻。同龄人见面或者网上想谈,大家谈的更多的是含饴弄孙,游览风景名胜,健康养生。当谈及自己在单位的忙碌时,总有人唏嘘,都快退休了,那么卖力做什么?
五十多岁的女人,大都是奶奶级别了,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全力以赴将爱心贡献给晚辈,她们是幸福的人。五十多岁的女人,父母健在的也都进入了耄耋之年,将孝心回馈给养育我们的长辈,她们是感恩的人。在这个时候,任何人给家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一些都没有错。
暑假将近两个月,时间的步履一下子缓慢起来,整个生活圈子就是家庭,超市,运动场,还有虚拟的网络世界。晨炼结束,买菜回去做饭,而后整个上午可以做平时总是抽零星时间做的卫生,吃罢午饭在床上可以浏览手机到眼睛发酸,眼皮发硬睁不开。晚上散步归来依旧网上冲浪,搜罗天下事。第二天,第三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想着人生今后几十年,生活的思维就是活着,就是不断重复今天旧有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挑战就不寒而栗。
记得有个同事谈及大学生活,说在职进修的教师看见悠哉游哉的大学生,无限感慨:这些二十岁的年轻人简直就是浪费青春。同事说,过去没有什么感触,工作后,面对诸多工作上的困难,就想起那位老师失望的眼神,总悔恨自己年少贻误大好年华。
人生短暂,拥有一份能使自己充实、丰富、灿烂的工作是很多人羡慕的事。每每想起工作带给自己的酸甜苦辣就觉得它是自己的珍宝之一。学校有个老教师,头脑不太清晰了,周围的许多亲人都叫不上名字,心里有难事,面对家里的盘问都是一句话:“到单位。”在老人看来,组织就是他依靠的后盾。在他的心里,有个信念,单位是他赖以生存的,破解棘手难题的生存之地。这种情感或许只有离开了单位的,远离了工作岗位的人才能体悟到吧。
有个离休老教师,去世时九十一岁,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七年,离休生活三十二年,可以说,两者基本对半。单位现在的同事基本没有和他真正“同事”过,但是每年教师节邀请老教师回校,老人总是早早到校,四处观看,每逢听到学校取得的成绩,喜不自禁,那种愉悦的感觉那是从内心流淌中来的自豪。
人是动物,但是人和其他低等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活着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在工作的状态,你有意无意为自己树立目标,但是在这样的氛围和要求下,无形中就会有自己的近期和长期目标,在攀援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来远离了混沌状态下的自己,对社会和他人越来越彰显中价值,人生之旅才会风光旖旎,灿烂无限。
“人无目标,毋宁死”。没有目标的召唤,人混日子,日子也自然混人。脚踩一块西瓜皮,滑到哪算哪,那绝对是劣质的人生,这好像与年龄无关。
一条盲目的船,任何方向的风对它来说,都是逆风。不管在任何时候,但愿自己不是这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