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阴
通过今天第三章《藏机图》的阅读,我有以下三点重要的收获。
第一点:“评判”在生活中是坚决要不得的。对待任何人和事物,我们只要陈述你看到的事实就好,不要用评判的方式来叙述一件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感觉和认知准则,用评判的方式来讲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并且善于用评判来贴标签,比如,这个人是好人,那件事情是错误的。
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认知会影响人的感觉,不符合认知准则的感觉常常受到压抑。比如,有了“做人要坚强”的认知准则,就会有“不能哭”的被压抑的感觉。
而且感觉同样会影响认知。如果人的感觉,也就是情绪不好时,再怎么对的道理也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带着感觉和认知准则来评判人和事物是不客观不对的。
第二点:人和人最大的分别,不是财富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心智模式的包容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分别。
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如何看待自我、他人、世界,以及如何与世界相处互动,也决定了他可以活出怎样的人生,拥有怎样的将来。
心智模式包容程度越高,容量越大,思维方式越成熟,资源调用越多,越可以活出自我;相反,心智模式包容程度越低,容量越小,思维方式越局限,资源调用越少,活出的自我越小。
第三点:分清楚了“感受”和“想法”之间的差别,想要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用“感受”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表达“想法”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通过今天的阅读,我知道了“想法”是真的很想说出来的话,但未必是真话和真心话。它通常夹带着情绪的想法,要么是为了宣泄情绪的气话,要么是为了隐藏不安的假话,要么是企图操控环境、操控他人的狠话、怪话。而“感受”却是来自真实的内心。
书中的案例也让我想起了我和先生的日常。我觉得他忽略了我感受时,会很生气的对他说:“你的眼里根本没有我这个老婆。”这句话是我很极端的想法。
其实我真正要表达的感受是:“你是我先生,是我的爱人,我希望你可以尊重我,重视我。你那样的态度,让我很生气,我觉得你不爱我了,我很难过。”
这才是我应该真实表达情绪的方式,而且这样的情绪表达方式更容易取得对方的理解。
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我应该学会表达“感受”,而非“想法”,这样能够容易和别人沟通,会化解很多人际难题。
总结:没有谁的人生一定是顺风顺水的,生活中总是要经历各种挫折、逆境、痛苦等等。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修炼自己的心智,必须学会接纳各种现实的不完美,包括,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自己和不完美的人生际遇。
接纳不完美,用心智装下这一切,破除评判之锁,拆除分别之门,从而开放、发展自己的心智模式,勇敢地踏上寻找自我、释放资源潜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