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爱心与教育》,被里面一个个师生之间的故事所打动,有宁玮带给我的感慨,有对程桦的羡慕,还有李老师对伍建的那份爱。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 ,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再想想我给班级定义的“后进生”,在万同面前,就是一名优等生,就这样,我对他还有经常失去耐心。
所以,看完之后,借着停课不停学的机会,我与这位孩子进行了将近半个小时的视频聊天,从最近的生活,聊到孩子将来的理想,我的孩子也和他聊天,哥哥、哥哥地叫着,对他做动漫手工的羡慕,让小吴瞬间有了自信,打开了话匣子,聊得难舍难分。
就像李老师所讲:差生的转化,是改正——犯错——再改正——再犯错……如此的循环,一次的教育就能将让学生彻底的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调整我们的心态,一步一步来。
李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