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优质课(微型课)大赛暂告一阶段,分数揭晓(95.86分),初中语文组第二名。
先来普及一下微型课常识: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我们这次展示的是十分钟,整个一课时课堂);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教师在微型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摘自百度)
就我展示的这节课,我做一下反思总结。
1,课件制作是完全原创。我们这次语文组是47个人的同课异构,授课内容是2016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汪曾祺的《夏天的昆虫》。网上可以借鉴的课件很少,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自己制作课件。
我对公开课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两点设计上的创新就行,其他的都交给实力。对于枯燥的说明文,如何在设计上做到新颖呢?
我打破了常规课堂上的上课流程,先介绍作者,检查预习,再解读文本,挖透课文,最后布置作业。而是先朗读,解读,再因文识人,推荐阅读。这样以来,由一篇文章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不正是当下语文课标对中小学生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吗?
2,用趣味点亮课堂。微型课尽管没有学生,但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整堂课一定要充满趣味和竞争,才能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所以从课堂开始的猜谜激趣导课,到课堂环节的小组竞争,到课外的诗词拓展都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把课上的有趣味,符合学生口味,又能在评委老师的审美倦怠之际让他们也被调动和感染,课就成功了。
3,教师用语一定要有语文味。用虞世南的绝句《蝉》做谜面,再到夏天的昆虫种类:“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创造甜蜜生活的蜜蜂,自带发光功能的萤火虫,模样可爱的七星瓢虫”这一排比句。到识记字词的诀窍和丰厚的积累,到汪曾祺的作品推荐,最后是寻找古诗里的昆虫;“踏访一群小蜜蜂,和蝴蝶一起翩跹,观察一只蝉的蜕变”的作文导引,都尽量用语诗意充满语文味。
4,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在十分钟的微型课里可以说很难做到。有的老师认为微型课就是作秀就是自导自演就是一个神经病的表演,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似乎也不无道理。但是,自说自话就成了说课,自说自话就成了独角戏;故意虚拟一些师生互动活动,如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等,又会给人一种非常虚假的感觉,如何体现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拿捏就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做法是只使用引导语和评价语,体现互动。如“完成任务,举手示意我”“小手如林,老师为你们点赞”“你的展示很有条理,看来是真正读透了课文的”“你们的积累很丰厚,语文功底了得”……而不是“哪位同学来回答”“你来回答”“谁还有补充”等。
5,不足之处,没有将板书适时的呈现。我的板书,是临进场前借用老师办公室里的工具做的,因为害怕书写占用时间太长,就改用了提前制作。可由于太紧张了,错过了第一次呈现“四只蜻蜓翅膀”的机会,只能是一错再错,直到课程结束,才将“蜻蜓翅膀”“蜻蜓肚子”“蜻蜓眼睛”拼凑完成。好歹我的板书设计还算新颖,书写基本功扎实,大概这最后的补救也没有使评委老师觉得厌烦。但这里的不能随课程的进程,逐步呈现,最后完成一只“可爱的粉色蜻蜓”的造型,应该是很大的败笔了。
6,还有最要命的是,我的心理素质太差。遥控笔使用出现问题时,立刻出现了紧张情愫(我自我解释一下,我此时的紧张更怕的是超时,因为正常的微型课应该是十五分钟,而我们要求的却只有十分钟,一旦超时,将被告知暂停。我提前模拟的时候,时间都超过了十分钟,一旦卡壳或失误,将会展示不完,这也是我一贯的做课恶习。所以我很小心,却没想到我会不熟练他们的遥控笔而卡壳),这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氤氲了我的小心情。
上次讲座的时候,肖老师说我缺少一种范儿,我想所谓的范儿,不是专业素养,说到底应该就是心理素质。什么时候我的气场才能被锤炼出来,也底气十足的范儿一下呢?
微型课,十分钟。其实只有正常课堂的四分之一,却要把老师的综合素质全部容纳和展示出来,真的很难。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最快捷的考查方法,确实能打磨一线教师们的“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