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人生多是由舒适的环境和不如意的现状过渡挤压形成的惰性生存达。
纵观历史上功成名就的人物,无论文才武将大都是在逆境中越挫越强。艰苦的环境、险恶的境地使他们抛掉一切幻想,逐渐形成了天塌不惊、从容不迫的强大内心。历史上的创新者六成以上都是由年轻人创造的,贫贱低微,生力旺盛。
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都是英俊天才,他们成名时也才十几岁、二十几岁而已。刘邦、项羽不过三十就盛极一方,霍去病二十有余横扫匈奴,“封狼居胥”,李世民风华正当就表现出极高的军事造诣。因为年轻敢为,血气正盛。人就得在该奋斗的年纪勇往直前,可借鉴前人的成功例子,必要时摸着石头过河,坚持不懈向着成功的方向,总之不能在年轻时选择安逸的人生,一生如波光粼粼的湖面,毫无起伏,那才是愧对往昔。今人谈到很多青少年的“佛性”人生观,我认为那不是心性豁达,而且一种弱者的堕落;不敢去争,不敢面对复杂多变的事物,找个恰当好听的说辞,将自己悲懦的一面隐藏在光鲜高尚的桂冠下面苟且安生。
社会高速发展,时至今日已过了黑猫白猫时代,一切都在规则制度和法律框架下进行,敢闯敢拼不一定能出人头地,市场行业极度饱和,能夹缝中崛起比中彩票几率还低。这就造就了人们安逸求稳的生存观,上班赚钱,维持生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久而久之磨灭了天性好争的一面。
时代造就人物个性和命运 人无法选择时代 却可以创造时代
八九十年代里,开放之初的社会万人千貌,同是社会底层起步的人,你不知道几年十几年后你认识的人会什么样,处处充满不确定因素;而今牛鬼蛇神皆已定位,龙盘虎卧,飞鸟走兽各安其道,变与不变相差无几。这些都是佛性产生的因素。
无论国家还是民族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每个阶段都有面临的问题发生
其实高度文明的发展,这些现象不可避免的,上世纪日本、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文明进入新的高度的时候也出现了类似问题。老龄人节奏瞬间缓慢下来,与世无争安度晚;青年人沉迷游戏无法自拔,不求上进惶惶度日。 这是发展领先社会向发达国家的过渡期,历经一二十年后,整个社会价值观会逐渐回归理性化,也许在做同一件事时,出发点会完全不同,我要活的好和我要好好活是两种价值体系,前者更看定未来,后者更着重当下。
我们面临的最大屏障是来自于教育的普及,一些文化层次不同的人群,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表现的也截然不同。有些人群认为读书多无用类,所以对待孩子教育的心态也是得过且过,认为自己没文化照样赚钱养家。这样的观念导致很多孩子在初高中毕业后就匆匆进入社会,被网络舆论的引导侵蚀(多为断章取义),过分肯定自己想之所想,为之所为。认知的只是一种树木,却当做整个森林如是。
给自己找准定位 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之路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物欲横流,利益熏心,人们往往来不及思考为什么而活,活着回来意义如何体现,就被这股洪流裹挟着向前翻滚,浑浊又匆匆的浪花孕育滋生着人性所有的欲望,使人很快迷失方向,更是忘却初心丢掉自己。也许到了中年后的某一天突然惊醒,终究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蓦然回首,原来生活就在当下,而不是看不见抓不着的远方。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那么质朴,只是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了而已。
婚前是生活,无论高低,唯心就好;婚后是日子,无论贫富,得认真过活。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重要品质的体现,年少时要为日后负起的责任而做准备,成年后勇于扛起责任,无愧他人,无愧于心。
为人子女,有人为你撑起一片天;有一天为人父母,成为家庭中坚力量,你也会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为了永恒的责任心,努力吧,沉睡的青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