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久之前就想读的书《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
估计日本和美国发达国家有十分细化的技术分工,会有很多的诸如此类的名字:如何,怎样等等,不排除会有假大空的作品。但读过今天要谈到的这个“如何”,会发现有很多优秀的人是一直都在这么做的。相关的推荐已经烂大街,我想简单谈一下自己读过之后的小心思。
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记笔记”,把所有的东西:剪报了,突然冒出的感悟了,不论何时偶然蹦出来的想法了,像头脑风暴一般,却又有目的的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简单省事,以让自己没有那么强的压迫感,也更容易坚持下去;也是为了以后找起来更加便捷。我总是觉得,凡是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东西都是带有印记的,在重温的时候,就好像瞥到一眼熟悉的人,不一定能够直击棒球似的下意识的弹出这个人的名字,但是大脑记得,那些曾经的回路--尽管慢--总会慢慢的自行导通。就像《追风筝里的人》说的那句话,“回忆是会自己浮上来的”。
像曾经仰着脖子看星星时眨着眼睛说过的话:因为他们别无居处。
或许等到以后再翻出来看这些积淀下来的东西的时候,若非对这个观点更加确信,抑或经历了世界的轮回空转之后,已经有了幡然的理解,这时的笔记像是一个故人,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境和想法并与之坦然相对,和平相处,即便自己和他已截然对立。这种一箭穿心的理解,或许是每个人最想得到的爱情一个样子。只不过,过去的那些毛毛刺刺,会扎疼另一半的青涩会掩藏起来。从这个角度说起来,成熟其实是一种格局更大的圈圈。差异仍然存在,只不过神经不再痛了。
走远了。
就像以前看低的一些职业和人格一样,当走出那个困囿自己的眼界之后,一切就都变得温和和可以接受。
“只有付出了精力和时间,才能得到更多回报”而这些你记下的东西,会逐渐内化为一个人的内在品格,成为将来可能用的到的知识储备。做笔记是一个好习惯,多读多思多想多写
“笔记本也可以像纸箱一样,成为一个‘什么都可以放得容器’”从读书之前写到读书之后,把那些只要开始写了,随意写,附上日期,坚持~就是这么简单。记于Page30
从网上看到一本《猎豹》,咋一看还以为是讲WIFI的。
素雅的封面,霸气的名字,介绍说,奈斯博是北欧犯罪小说天王~封面上这样写道:“那人犹如一只豹,在黑暗中悄悄接近猎物,然而真正的豹,不仅是隐形无声的猎人,还能让猎物自投罗网”。“豹的动作无声无息,可以在黑暗中提悄悄地接近猎物,豹也懂得调节呼吸,让呼吸的频率跟猎物一致”。豹是猫科动物,而且挪威也从未有猎豹的出现。我经不住会想,这样的描述,应该是杀人的冷血动物,还是穿过重重迷雾,解开谜团的深情警探。我更倾向于前者,却又觉得这样想有一丝的不安。
这是一篇犯罪题材的挪威小说。想来一个有恐惧症的人,应该多看这样的小说,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必要的时候跨出那历史性的一步。改变总是困难的,但想到没来由美好的生活和世界,还有什么理由不蹦蹦跳跳的坚持下去。
阅读到70页,却让自己想到很多,按着“奥野大大”的方式记录下来。
展现一些细节
“想到很多事情可以换个方式来做,有很多时光可以尽情去活,不用逃避,充满快乐,生命,爱。她想到,她曾匆匆一去之处和计划探访之地,想到她遇到过的男人和尚未遇到的男人,想到十七岁时打掉的胎儿和未来的宝宝。她想到过去浪费的时光,只因她认为未来还有很多日子可以挥霍”
濒死之人的悔恨是最让人动容的。对于活着的人,怎样也无法体会那样一种感觉,没有一个人可能正完全体会。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过好现在的生活,不想经历的事情,就从现在开始规划和奋斗。想到保尔.柯察金,经过岁月核战争的雕琢,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凝练成一块钢铁。
“疯狂是退缩到某个地方,发掘壕沟保护自己”。2-启迪人心的黑暗
保护自己,但别袒露自己的疯狂。教父里说,千万别人别人猜见你的内心在想什么。到现在越来越体会到这件事情的严重之处。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包括感情,亲情,友情。
不管是对于这本书,还是煌煌的生命,如果你看不懂,不妨宽解地等等看,慢慢找。好东西,都会埋藏在一片叶子之下,或者时光深处。就像沙漠里的一口井,用心看才能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