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动物园的存在由来已久,历史资料显示,早在1752年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当时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谢布鲁恩宫,也叫“美泉宫”。由于女皇不允许倒插门的皇帝干涉政务,无所事事的皇帝一开始养几只鸟来观赏,后来亲朋好友以及邻邦投其所好,馈赠的珍禽异兽日益增多,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动物园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并且仍在运营的动物园。作为历史遗迹,去游玩的人还挺多。它除了给人以历史厚重感以外,与当今世界各地的现代动物园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是个供游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关于动物园的其它功能,在信息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有些已经不合时宜了。某些论调经过巧妙的伪装有效的误导了民众。对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传播的媒介与渠道多种多样,动物园在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互联网与电视对关于各种野生动物知识的传播更为生动,涉及面广,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得益于那些常年在野外拍摄动物的勇敢的摄影师和令人尊敬的研究野生动物的专家学者。很少看到国内有优秀的动物纪录片,这个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向人家学习。一部画面清晰内容生动的野生动物纪录片更容易引起大家心灵上的共鸣。一只野生动物在秀丽背景映称下的画面,足以让人产生爱护它的愿望。假设我们必须要有动物园,它的功能应该只是为了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让该物种得以繁衍后代。或者是在野外受伤生病的动物,治疗痊愈后还是放回去的比较好。当然并不是所有在野外受伤的动物都值得救助,同人类一样,它们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有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同时它们也有去死的义务。这样说来似乎残酷,但是请注意,自然界没有什么是多余的,也没有什么会被浪费。所谓野生动物园,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把企鹅、狮子等等不属于本国的动物弄到上海野生动物园了,这是要把生活在寒带和热带的动物培养成温带动物的节奏。挖个坑放点水告诉企鹅那是大海?植几棵树一些草安慰狮子你还在稀树草原?!或者把多只老虎圈养在同一个面积不大的地方,请问,老虎什么时候变成群居动物了?!这些动物要是会说上海话,肯定骂相关人员13点。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增加看点,以更好的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很多动物园里动物并不是在受到保护,实际上是伤害。真正要保护或者研究野生动物,应该是在它的原栖息地,而不是让它们远离家园。中国的国宝动物熊猫,也有被当做礼物送给别的国家,这些行为不管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稍微为动物考虑一下就知道有多愚蠢。人类要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不去干扰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依贪婪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蚕食掠夺,开辟更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迫在眉睫。我们不能以长远的悲剧的代价来换取近期少得可怜的利益。这个事情等待的越久,我们承担的风险越多并且后果更可怕。比起开动物园,从长远来看利益更可观。这一点我的家乡崇明岛就做的很好,有个东滩候鸟保护区。最近几年,鸟类的品种与数量明显的多了很多。这个情况无须刻意的去论证,你只需在清晨往林间小路走一趟便一目了然。试问,你是喜欢闻着花香观赏在树上的各种鸟还是喜欢看关在笼子里的鸟?那么其它动物呢?
(二)
关闭动物园的倡议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执行起来就特别困难了。
2008年,哥斯达黎加,当时的环境部长曾下令关闭国内所有的动物园。他给大家讲了他儿时的记忆,在他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只鹦鹉,家人用了自以为最好的食物以及最优越的设施给它,然而当某天由于疏忽没把笼子门关好,它毅然决然的冲了出去,飞向蓝天消失在不远处的树林,它飞向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可见相对于自由而言,美食和良好的居住环境显得微不足道。不过很可惜,因为合同等原因,环境部长的命令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被有效的执行,尽管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作个大胆的猜测,按照我国的体制特点,如果环境部长下达了这样的命令,这事情执行起来虽说棘手,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但是不是没有民主国家那么扯淡呢?这还是让决策者去考虑吧。
中国民间也有动物保护团体,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原栖息地。由于国情和体制等因素,这些值得人们尊敬的有识之士是缺乏话语权的,无论他们的倡议多么有理,呼声有多高,百姓有多支持,得不到政府部门的认可也是白搭。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必然涉及到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在技术与政策层面,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上世纪中期对控制人口的学者马寅初的批判,导致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人口与生存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比例严重失衡。以至于只能以计划生育来弥补这个严重的错误。计划生育是残忍的,但这个政策是无奈而正确的。现如今人口与生存资源的配比问题还是存在的,不明白现在的决策者为何放开二胎。
(三)
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动物的非正常迁徙而引起生态灾难的事例有很多。澳大利亚的兔子,相信大家是知道的。它对当地的影响在当时来讲是史无前例的。 生物链环环相扣,多一环少一环都会引起灾难。
说一个书上看到的。多年前看过一本叫做《狼图腾》的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一样的收获。内蒙古大草原,牧民与狼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掣肘着的,狼的存在有效的控制住了牧民养羊的数量,同时牧民对狼的打击也控制了它们的数量,互相牵制,实现微妙的平衡。直到有一天草原上出现了原本不属于草原的人类,他们开着吉普车扛着枪追赶猎杀草原狼,使得狼的数量很快就减少了,有些漏网的无视国境线,逃至外蒙古。可见野生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选择是可以用脚投票的。狼的缺少出现了连锁反应,羊没有了天敌,数量肯定多,但是草不够吃了。另外还有一个情况,草原上突然鼠患猖獗,本来狼在缺少食物的时候会逮几个老鼠来充饥,其实狼也控制着老鼠的数量。现在狼没了,老鼠当然多出来了。老鼠挖的洞常常让奔跑的马踩空,马失前蹄,人仰马翻的事故多了。消灭老鼠变成重中之重,可是要消灭它们谈何容易啊,它们不但数量太多而且隐蔽性强。无奈之下只好大量投放毒药,企图以此将它们消灭殆尽。短时间内的确效果显著,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老鼠的另外一个天敌鹰的数量也开始急剧下降,它们吃了被毒死的老鼠后也死了。以至于老鼠在很短的时间内卷土重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我相信书中描述是真实可信的。)
人类自作聪明的过失行为引起的生态灾难很多,不一一赘述。在过去的一百年,有多少动物因为人类直接或间接的活动而灭绝,我没有时间精力去调查,准确的来说,我是没有勇气接受事实真相。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哪个物种是多余的,生物链缺失的那一环正以栅栏的形式出现,而且很坚固。想想看,人类是不是正在给自己建造栅栏,把自己圈起来,并且干得还很卖力。换个角度换个大的尺度来讲,人类和其它千千万万的生物是一样的可怜,都被局限在地球上,仿佛关在笼子里。人类文明还能不能延续千年取决于人类自身行为。地球上有没有人类地球照样自转公转,人类暂时还不能没有地球。所以,我们不妨善待其它生物,哪怕它只是一棵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