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了人,便总是害怕黑暗,害怕仰视,害怕屈膝,害怕脊冷,害怕驻足,害怕失去,害怕孤独……
花团锦簇固然令人艳羡,却需要聚光灯伴随,稍有偏位于画好的圈,就立刻处于黑暗、惶恐与无助中。
祖训常道“闲谈勿论人非,静坐常思几过”,也许这就是旁人所说的“孤独”吧。
自小不爱讲话,五岁便被半真半假的当做自闭症儿童,那时候其实没有自闭症儿童这一说,家长们都说我是“大脑壳,闷家伙”,自此,诗词就成了治愈病症的良药,可闷家伙每到读书就会生出各种疼痛来,就算被轻易揭穿挨打也不掉泪,只慢悠悠给一个白眼,自此,闷家伙的白眼甚是让家长们害怕、头疼。即便是后来读书做了播音员,一出播音室还是回到“自闭”状态。
妹妹多次写书面申请要求调床、调房,我们一间房,为了好玩,安排了上下铺,妹妹经常听到下铺的“傻子”在聊天,就一起聊了起来,往往聊不下去,侧腰一看,下铺的“傻子”根本就是在自言自语,完全没有理会上铺的人。
这种申请显然是不利于团结的,当然不能得到批准,在我们家,家庭会议和书面申请是很重要的程序,记得哥哥结婚,不知道是因为文化水平太高还是太紧张,总是把“申请书”写成“审请书”,写了无数遍也得不到批准,最后妈妈看不下去了悄悄提醒才恍然大悟得到批准。
妹妹想了一个招来对付下铺的“傻子”,买了一个吊床,将吊床两头系在上铺的床梁上,悠然自得地晃荡着看起书来,下铺提出抗议,最后,家长们认为妹妹表述的她只是系了属于上铺的物理空间——辩得有理,反方胜出,默许,既然如此,“傻子”也就无所谓地静躺着看书不予理会,妹妹无聊了也就撤回了自己的阵地。
“傻子”不说话,怪癖挺多,不准吹空调,不准电扇对着吹,夏天也不可以铺凉席类物品,电扇好说,装了吊扇了事,凉席也还好,床铺都是独自的空间。
奇怪的地方太多,哥哥在看金庸、古龙,以至于爸爸每次看到他都鄙夷的只用“别野”、“水许”等方式沟通,妹妹在满墙贴满了刘德华,无奈不看书也能拿第一,爸爸也就只会每个假期末带着“傻子”一起帮妹妹抄假期作业。“傻子”在干嘛呢?看名著、听古典音乐、写日记,自己跟自己聊天,半夜十一点起来背书(背出声),这一切,在家里人看来都是自闭治愈方法和过程。
每当上台表演或演讲,老师和家长们都觉得没病了,可一回到现实又不食人间烟火,一个训练“傻子”演讲运气发声的老师急了,说“你怎么一下来又变蚊子了呢?”
其实“傻子”也很喜欢说话,在大约5%的世界里,像放了闸的水一样,需要人工叫停,每当听说“傻子”不爱说话,这5%都会笑到抽筋或窒息。
高中时假期,妹妹有任务,出去跟同学玩要带上“傻子”,妹妹只要在同学家茶几上放上一点食物就安心了,因为“傻子”会安安静静坐到活动结束,如果有本书,这个时间还可以无限期延长。
有一次妈妈带“傻子”参加同学聚会,半响,妈妈说“遭了,我女儿唉,半天没声音了,跟丢了?”旁边聊天的阿姨们说“她一直坐在你后面啊......”,妈妈当场表示,鸡皮疙瘩一地。
读书时每一次比赛拿了奖,“傻子”都悄悄的把奖牌藏起来,因为在欢呼鼓舞间,总会在几个角落串出来敲打的声音“你要低调点,没啥了不起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几年前接触户外,接触大山。
前些年户外登山教练考核,需要夜行独行,那座香港布满坟地的山就不说了,夜宿抽中的营地更是大跌眼镜,跟葡萄酒盲品猜产区、品种一样,跟着地图上等高线的点计算线路猜宿营地,准确找到独营地后与大风抗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同学们都在问,昨晚金钟山顶上那个晃来晃去的灯是谁,我说“是我,我怕被风吹下来,去了外帐,让山下的人能看到我,不是鬼火......”
“你不怕吗?”男同学们汗颜。
“我在最高点有什么好怕的,鸟瞰所有想要进攻我的人!”
也有人问“你登雪山太危险了......”
每次我都答“城市里更危险!”
也想把5%起码扩大到10%,但总发现,自认为的10%又会被现实无情地波动到5%。
爸爸常说,说一半能听懂可以做朋友,说三分之一就能听懂可以做知己,不说就懂可以做爱人。
其实,不是自闭,只是不愿意去强求繁花似锦,保持一份孤独,不颓废的孤独,累了跟自己干一杯,伤心了去游泳池痛快地哭一场,急躁了翻开一本不费脑筋的书,饿了煮一锅面条,厌食了入厨送给自己一顿精致的美食,想唠叨了拿起笔或摸摸键盘,兴奋了听听《黄河颂》彻夜大扫除消耗得意......
懂得做一个爱自己,让身边人轻松相待的人,未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