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背景:混喂挂喂追奶,
宝宝15天,自诉吸奶器吸出来奶瓶喂养,每次吸出来的量不多,一般是40-50毫升,抱着可以带上乳盾喂上母乳,但总是感觉喂不饱,喂完还能吃上40-50毫升的奶粉量,混合喂养。妈妈表示乳头短小,宝宝吃不上,戴上乳盾喂母乳的时候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一下子就又醒了。产假假期挺长的,想要好好的母乳喂养宝宝。
指导全过程
讲讲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第1步评估,第2步是找出问题,第3步是制定方案,接下来是执行。但是我们是否经常忽略4、5、6,说服上司、说服同级、说服下属,对于哺乳时出现问题,上司=婆婆及其家人,同级=先生,下属=宝宝,执行的是妈妈。
1、检查乳房:皮肤并无异常
到妈妈家后,对乳房做了一些检查,发现乳头条件挺好的,但是妈妈认为是短小导致的宝宝衔接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宝宝出生后第一口奶喂了配方粉,因为大家都认为前三天没有奶,所以一直用奶瓶喂配方粉,等到生理性胀奶(所谓下奶)时才开始喂奶,这时宝宝已经习惯了奶瓶的吸吮模式和流速,宝宝不接受妈妈亲喂母乳,需要借助乳盾才能喂养。
2、宝宝的评估:脐疝引起的频繁吃奶、睡眠质量差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脐带脱落不久,一哭闹肚脐就突起来,圆圆的,一捏就憋了,里面还咕咕响,看起来很吓人,这就是脐疝。
脐疝绝大部分是先天性的,所谓疝就是指部分组织或器官离开了正常的部位进入别的部位,原因是存在缺损。脐疝就是因为脐环没有闭合,肚子里的肠子从缺口直接跑到松弛的皮下然后鼓起来。
脐疝宝宝的表现形式有:频繁的哭闹,想要吸吮(吃奶),深睡眠少,容易惊醒,哼哼唧唧等。每个宝宝表现的特征都有所不同,因为等待宝宝肠道发育完善,这个情况就能缓解或痊愈。如果宝宝的脐疝突起超过1.5cm,才要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医疗干预。
3、诊断结果:乳头混淆+流速混淆,宝宝脐疝
追溯到底,都是第一口奶的喂养方式错了,这里体现了孕前储备正确的育儿知识的重要性,在医院医护人员也大部分人认为前三天没有奶,一般的护士都是没有生过孩子喂过奶的,她们的医书也没及时更新,这也不能怪她们。妈妈们要学会捍卫宝宝第一口奶的选择和权益。
宝宝因为脐疝的问题,肠道不舒服就会常常表现出想要吃的样子,而大部分新手妈妈认为宝宝左右摇摆头去寻找的这个动作就是饿了。这样就陷入自己没有奶或者不够奶的坑里。
4、解决方案:肌肤接触+提高安抚技巧
问题找到了,怎么解决呢?妈妈乳房并没有问题,所有的调整还要从妈妈开始,为什么呢?妈妈太紧张了,奶奶也是,宝宝一哭就觉得是饿了。
我为妈妈设计的母乳喂养方案分成三点:
01、肌肤接触,让宝宝回归乳房,跟妈妈的感情链接能get上。
02、利用吸奶器增加奶量,合理减少配方粉喂养的量。
03、提高安抚技巧,拉长喂奶间隔,缩短喂奶时间。让妈妈学会什么时候该喂奶,什么时候该哄,让宝宝能够好好吃好好睡。
反馈:宝宝快两个月的时候实现亲喂了,宝宝含一侧乳房时会不舒服,另一侧不会。
这个时间拉得有点长,我能感受到妈妈的坚强和决心,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持续的陪伴和鼓励。
来我们总结一下,大家认为喂奶喂的好不好都是妈妈的问题,但是请不要忽略了大环境下的综合性问题。当众多声音讲母乳喂养最好,配方粉喂养第二好,这些带来的后遗症就是,有母乳就喂没有就配方粉。
我们要说服婆婆及其家人创造一个很好的母乳喂养环境,神对友先生的关爱,执行的是妈妈和宝宝。喂奶的事情关宝宝和妈妈的磨合状态,其他人做为辅助者,支持和鼓励妈妈当好母亲的角色。
使用配方粉前应了解风险,就跟药品一样谨慎。
没有哪个妈妈是天生就会当好妈妈,都是持续的学习,慢慢地改正问题,总结经验。
得益于书籍《习惯力》我们因何失败,如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