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肖战粉丝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关于这件事情大家可以戳下文了解肖战粉丝偷袭AO3始末 原创 黄瓜汽水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件好事(虽然有多方利益受损,不可否认对每一相关方造成的直接结果都是破坏性的),一方面说明疫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疫情信息不再占我们关注信息的大部分,反映了向好的趋势,另一方面许多问题浮出水面,出现了"饭圈文化"、"偶像失声"和"粉丝经济"等角度的很多讨论,比如我看的两篇推文:饭圈就是场集体PUA 原创 芋泥,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以及“我不关心你家哥哥,我只想好好说话”原创 指听 Vista看天下
我觉得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有可取之处,但是有一个共通的缺点,就是都取了我最讨厌的那种标题,就是为了阅读量而生的那些标题类型。(包括下面这一种“秒杀美国”!这个全球穷人最多的国家,只用45天消灭疫情 原创 乌鸦校尉 乌鸦校尉,但这篇推文写得很好,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不喜欢粉圈,但不可否认我也在受其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无意中说的词其实是粉圈用语,就像无意中学会的歌是抖音热歌一样。而且粉丝经济在未来的社会仍然会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至少它不会很快消失,因为娱乐消费的需求扩大必然让资本市场更加成熟。
我也不想对这件事情评价太多,总而言之就是:其实与我而言这件事情跟我完全没关系,我既不是肖战粉丝,又不混同人圈。从一开始的事件双方都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现在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了,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是谁的奶酪都被动了,没有哪方利益是没有受损的,最终整件事情只能沦为我们这样的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说在这样一个粉丝经济盛行的时代,有哪些趋势,作为一个商科学子首先关注的就是,它在商业上有什么可以研究和作用的。但是作为一个傲娇自负的伪文青,我时常会觉得应该警惕些什么,又在一些利益与坚持的矛盾中如何平衡取舍。
关于追星的话题我曾经跟我的舍友讨论过。当时我为了买华晨宇演唱会的门票关注了后援会的微博以免错过抢票日期等重要信息,于是在那段时间里便会陆陆续续地会看到后援会发的一些微博,觉得很不自在,大概就是上面的推文“我不关心你家哥哥,我只想好好说话”里所说的那种不自在感吧。觉得有一种忍着在这个地方待着的感觉,但是又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后来我看到一件事情,好像是粉丝病逝了华晨宇安慰还是怎样,然后就有粉头在为话题的事情在组织语言,好像是"如果哥哥提到了的话就表示一下安慰,不要大肆宣传"之类的,反正就是尽可能维护哥哥的言论,我觉得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怪怪的,这让我想到之前毛不易上《我是唱作人》的时候,不是有1v1环节嘛,然后粉丝头头也在超话里让大家不要去那个pk者的微博里骂也不要发微博骂人家,总之就是作为新人要谦虚。这个做法也没什么,但我就是觉得怪怪的。然后当天晚上我就跟我的舍友说起了这种现象,并且说我知道这是对偶像好的,我也承认它能够起作用,在这样一个粉丝经济的时候,它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表现的,但是我不喜欢这种事,也绝对不会去做这样的人。然后我的舍友开始从粉丝对偶像商业价值的影响说到了追星是一种精神需求,更是一种社交需求,不在于偶像真实是怎样的,在于我们看到的我们认同的是怎样的。说实话都没错,我都理解,但是问题出在哪呢?
我跟她们争辩了半天,最后终于想明白了,因为这些都是对待商品的态度,粉丝希望别人能在自己的安利下也用这个商品,艺人团队希望自己的商品销量好,所有的品牌公关优劣都是围绕商品展开的词语。但这不是人。我希望我真正喜欢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希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这个人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坚持,真实的态度,也许由于镜头前作为一个公众人物需要隐藏一些负面的东西,但不是悉心经营的一件物品,一个人设。我希望TA的微博账号是自己编辑的,哪怕有时说出一些我不认可的观点。我希望TA的选秀票数不需要粉丝拉帮结派地打榜,而是正在看节目的人的心之所向的行动体现。我希望TA有一些非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缺点,比如生活随意邋遢,比如有点自大。我最希望他在自己的职业上有出色的表现,对得起观众。我渴求真实的存在,即使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