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早晚要忘,为什么还要读书?
-01
高中的学业太过繁忙,以至于很难挤出大块的时间沉浸在阅读中。进入大学后,凭空多了许多闲暇,阅读便被正式提上了日程。我想,这正是大学“自由之精神”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吧。
大一一整年里,我阅读了不少的课外书籍。全部读完的,总共有四十余本。有些读了部分,终究没能产生兴趣的,也就没有记录。虽然很多细节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消逝,可是作者的精神及看待人生的眼光,早已悄无声息的成为我的一部分。也许我不能就细节抽丝剥茧般的细细剖析,可是每当我遇到一些让我困惑、拿捏不定的事情的时候,脑海中就会不经意地浮现出一些作者的话,给我以启发,进而选择我要走的路。
每当这时,我便深深地体会到歌德所说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真的不是孩童时留在作文本上的一句戏言。毕竟,对于我们这些非文学专业的人来说,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但是那些书的作者,将他们的阅历,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坎坷路,都通过文字留给了后人。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02
很多事情,我们想去做,却始终不敢去做,这不意味着我们胆小懦弱。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缺乏一个人生导师。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吧,我也是踌躇了许久,迟迟不愿下笔,总觉得自己的功力还不够,还要再等等,等自己“准备好了以后”再写。于是,白白蹉跎了好些时光。
直到我读到陈愉的这本书,她在书中写道:“关于写作,很奇怪的一点是,在你坐下来动笔之前,你根本不必去想自己要写什么。”书中提到一个教授,别人问他对某个话题怎么看,那个教授回答:“不知道,我还没有写到那个。”
陈愉说她在写第一本书之前,一直觉得那位教授的话很奇怪,但当她动笔写书时,她很快就意识到,写作是一个发现自己想法的非常有利的途径,因为思想是在写作中创造出来的。
哟,原来不止我会这样,原来还有人通过“即刻动笔”这个方法逃出了那个怪圈。果然,当我在安静的寝室,打开word敲下第一行文字,之前所有担忧,瞬间烟消云散,字句自然地从指间流淌出来,思绪也顺畅起来。
陈愉果不欺我:“写作等于给了你一个内置的暂停键,让你去处理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并准备作出反应。通过让那些词句从心中流淌出来,我们会发现那些在日常的生活中被压抑的思想。写作时间通常是我们唯一的思考生活问题的时间。写作是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
-03
看到陈愉的写作论,不由想到了采铜在《精进》中所倡议的一种学习方法-“做中学”,即不要总抱着“等全部准备好了再去实践”的思想,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你倘若要我把《精进》这本书的内容详细地复述给你听,恐怕会令你大失所望。时隔已久,回想起来,只觉得自己能记得20%的内容都很不错了。
但是,当看到某些类似观点,或遇到某些场景时,书中的理论便奇迹般的跳出来,指导我的生活。
其实,那些貌似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的内容,从来没有弃我们而去,它们一直根深蒂固地藏在神经网络中,只待那一点点微小的刺激。
-04
读书能让你看更大的世界,自然而然地,扩展你的胸怀。而胸怀这种东西,是不会忘的。
陈愉,这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小女孩,竟然做过洛杉矶的副市长。她刚到洛杉矶的那几年,一直想进MTP-全美最酷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那的职员可都是“飞机中的战斗机”。不仅不招实习生,而且是男性主宰的行业。那时,她毕业不久,还什么都不是,这家公司对她来说,简直是近身无门。
也许,重重阻碍面前,许多人早已放弃,但是她没有。经过调查,她发现Maguire有两个高级合伙人是南加州大学建筑行业协会的董事,而这个协会是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的慈善募集机构。
虽然她没钱去参加他们华丽丽的募捐活动,但是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捐出她的时间。那时没有电子邮件什么的,每周她都挤出十个小时去做大量的手工工作,比如装信封、贴邮票等等,而且从不要报酬。她的幕后工作保证了活动的光彩夺目、完美无瑕,在那些重要的客人面前给董事会的VIP们挣足了面子。
两年的志愿工作后,她被正式任命为董事会的成员,并赢得了那两个高管的信任,终于进入了那个梦想中的公司担任项目助理,成为公司里唯一一个不做秘书的女员工。
作者年轻时的经历,被镌刻在了书中,给我以深深地震撼。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向往四大,崇拜投行。可是他们的考虑范围仅限于名校。面对理想,难道我该缴械投降吗?也许以前的我会,但看完这本书的我不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倘若你读书不够,那你就只能是个走路的。
-05
读过的书,是渗入骨髓的东西,并不在所谓的记忆里。
总之,我感觉我的人生,处处有我读过的书的影子。最后,我想以这句在无数阅读者间默默流传的话作结:“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