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  •  巧遇  •  漂游

随拍随侃 915 回  :

乐山  •  巧遇  •  漂游

        端午假期,从成都到乐山130多公里,女儿开车下午两点过到的。

        从桔子酒店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岷江河边,再排队吃成都著名小吃叶婆婆冷锅串串,最后走到乐山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处的河堤,已经是傍晚的6点过了,拍照的光线有点差。

      女儿一家三口去乘游船观看乐山大佛。

      我们仍沿着江边走走逛逛。

      我一边走,一边回忆。

      1989年10月份,第一次来乐山市的一些事儿。当时单位以职工技协的名誉,要承包乐山沙湾的一个铁合金厂,呆了近10来天,主要是实地考察。

        开车从赤水入川,一路同行的有工会刘副主席,姓梁的同事主要负责此事,有从烟厂借来的驾驶员小黄,另还邀请了集团公司办公室的大学同学老王。

      想到老王,我立马微信联系,相当于是现场直播。老王特别提到,我和他应该是为此事又去了一趟。我与老王一起遥想当年两次入川的点滴趣事,共同分享了30年前此行中,一些见得人和见不得人的龙门阵,回想起来还蛮像电影一幕一幕的。

      记得当年,东道主安排去乐山大佛参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走了一圈,拍了许多照片。可惜手机上没有保存照片,否则,还可直观地发在微信分享怀念一下。哈哈,怀念是老同志的通病。

      我和老王,老陈(集团公司科研所技术人员,乐山人,他是提前回家等着我们。)还专程隔河观看乐山大佛,也就是现在我走的沿江路。

      30年前,乐山沿江河堤还只是原始堤坝,记得还穿着鞋都可走到河的中间地段拍照,就是想离乐山大佛近一点,能更多地感受佛主的护佑。

     

      现在的乐山沿江路一带,早就鸟枪换大炮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无处不在。

      也许,只有河水,还是那河水。

      当看到滨江路南段的路牌时,才勾起我的回忆,清楚地记得,这路口就是原来的路口。

        走在沿江的路上,抬眼望去,由北向南静静流淌的岷江江水无比的清澈,从西向东的大渡河由于上游暴雨,河水呈黄色并混浊。两条河的宽宽的河水汇流处,形成了很明显的几百米长的,即分得清,又分不清的两种河水颜色的分界线,一边是清澈河水,一边是黄色河水,两种颜色的河水相拒、相碰、相撞、相扭,最后到两两相汇、相合、相拥、相抱。两条河汇流处,远远地看过去有点像偌大的鸳鸯火锅,一边是清汤,一边是麻辣,只不过这鸳鸯火锅,也实在是有点大。也许,它正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馈赠的一份土特产,让乐山,让坐阵江东把守三江汇流处的乐山大佛威镇四海名扬天下。

      在河堤边,还巧遇从江苏丹阳来的老年冬泳队,他们一行近10人,专程赶在端午节涨端阳水来乐山漂游。

      接待并陪同的是乐山冬泳爱好者,下水之前,他们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拿出各自的队旗合影留念,呼喊口号,有专人负责摄影记录,漂游上岸的地点在乐山大佛的位置。参加漂游的11名都是老同志,4女7男,年长的70多岁,小的近60岁。

      有人问:

      “你们为啥子说这是漂游?”

        领队模样的70来岁的老同志笑眯眯的回答:

        “涨这么大的端阳水,这么猛激的河水,这么混浊的河水,还不够刺激,还不够凶险,还不够原生态吗 … …  ?!

        哈哈,你想想,是不是漂游,是不是原生态的漂游 ?”

      领队模样老同志的笑声,好爽脆,笑容,好有感染力。

      老同志几个排比设问句的解释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彷佛话中还有话,让人联想到人的一生,也好似漫长的漂游 ... ...

      我还注意到,老同志说话时的眼神,

      好坚定 ,好果敢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