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起网络贷款这个词,大家第一时间的反应应该都起不好的印象。
今天刷知乎看到有个题主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借网贷的人死了,那这笔钱是不是不用还了?
点进题主的主页,发现题主是个大学生(估计是借了网贷的),广大网民就纷纷热心回答,劝题主别想不开,人生路漫长。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些突发事件需要一笔钱度过这个难关,那么去哪里能借到钱呢?
一般我们能借到钱的途径有大概4种,第一种是银行的房贷,公积金这些;第二种是银行的信用卡分期,现金分期;第三种就是微粒贷、借呗这些比较有知名度的借贷平台;第四种就是不太知名的网络借贷平台。以上4种就是能借到钱的途径,不需要特别找人借钱。第四种借贷平台利息高低不等,收不回的坏账大多数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催收(大多数以骚扰欠债者周围的同学,家人或者其他手段进行催欠)
02
哪些人会进行网络借贷呢?
暂时需要大量金钱度过困境的人
盲目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自己的收入无法满足需求)
第一种大多数有能力偿还债务,而第二种则充满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资金链条断裂,会无法及时偿还债务。
第二种情况的借贷又以在校大学生居多。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考入大学,像是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身边少了父母叮嘱和约束,就容易松懈了。
再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光鲜亮丽,活得多姿多彩时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开始像周围的同学朋友学习模仿他们的穿衣打扮,行为模式,为了合群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
而父母每个月给予的生活费就那么一点,怎么办?没关系,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去网络借贷。分期还款,每个月还一点无压力,但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总会超支,今天聚餐多花了一些,明天买了套衣服又多花了一些,还款日期临近,生活费已经去了大半怎么办?没关系,从另一家借贷平台再进行借贷。
常此以往,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欠款越来越多,最后连利息也还不上了,催收公司的电话就开始骚扰周围的同学朋友,周围的同学朋友开始远离自己,在背后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们就陷入了泥沼,思想开始钻牛角尖,一点点敏感的话语就能让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死亡。
03
还不上贷款怎么办?要选择死亡吗?
死亡是一个可怕的词语,若因为还不上网贷就去死,这实在是愚蠢的行为。
若真的还不上来,就跟父母坦白大家一起想办法,跟亲戚朋友借钱先把这些欠款还上,在慢慢赚钱还给亲戚朋友们。
中国家庭里,孩子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是家里的顶梁柱,你以为父母亲在乎的是钱么?其实不,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孩子。如果贸然选择死亡,就等于把父母的精神支柱拿走了,只剩下痛苦和绝望。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也就是说已经还款的部分,超过36%的那部分利息可以算作已还的本金。
若是借贷中利息高的夸张离谱,必要时候我们可以拿起法律武器。
方法千千万万,最不应该选择一条绝路。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事物没有感受过享受过,怎么能轻易狗带呢?
04
所以最好也不办理信用卡,不参与借贷咯?
我身边有个同事,跟朋友开了一个游戏工作室,在网络平台借贷了一笔钱打算去做投资,连同自己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了,刚开始的3个月,工作室毫无起色,只能保持收支平衡,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还贷款利息。只能不停的刷各种信用卡套现,去各种平台借钱。
由于还不上欠款,催收公司的人各种骚扰电话往办公室里打,从早到晚,办公室里几乎人人都接过关于那个同事的催收电话,那段时间里大家对他颇有微词。
后来他的工作室在他们兢兢业业的经营下,有了起色,投进去的钱也有了回报,现在把借的钱都还上了,他也蛮会人情世故的,请我们这帮同事们吃了顿饭,在饭桌上给大家赔了不是,说那段时间实在对不起大家,让大家受到了骚扰。
看,其实网络借贷也没有那么可怕,信用卡也有一些好处,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确定肯定自己能偿还得了。
若恶意欠款就会造成信用透支,上了征信系统黑名单,就会影响找工作,买房贷款,还不能乘坐飞机、高铁。
借贷的资金拿来做正经的事情可以,若是进行黄赌毒,超前消费满足虚荣心的话那还是不要借了。
无戒365极限挑战训练营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