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烽烟——权倾洛阳(016)
话说公元189年八月,洛阳城外尘土飞扬,董卓带着三千西凉骑兵大摇大摆进了京城。这老小子边走边犯嘀咕:“才带这点人马,怕镇不住场子啊。”眼珠子一转,连夜搞起了“循环利用”的把戏——趁天黑把军队拉到城外,第二天再敲锣打鼓,旌旗招展的进城。一连好几天,把戏演得足足的,把场面搞得大大的。洛阳百姓揉着眼睛看热闹:“嚯!西凉军又来了好几批新队伍!”这出“循环计”愣是骗过全城,连文武百官都以为西凉军源源不断。
要说老董搞事效率是真高,不出十天就吞并了何苗的部队。更绝的是盯上了并州军,暗地里收买了丁原部将吕布这个“有钱就是爹”的主儿,杀了丁原,兼并了并州军。这下可好,原本三千人的队伍瞬间膨胀成数万大军,洛阳城防全攥在董卓手里。这家伙还装模作样上奏:“最近雨水太多,刘弘这司空(最高监察官)不称职啊!”转头就把自己顶了上去。
要说文化人遭殃,蔡邕可算头一个。当年被流放到朔方(内蒙磴口县北)吃沙子,好不容易赦免回乡,又被王智举报“诽谤朝廷”,躲了十二年才敢冒头。董卓听说是位有学问的大知识分子,正好可以给自己掌门面,于是派人三请四请。谁知这家伙不识抬举装病不出,气得董卓拍桌子:“信不信我灭你全族?”吓得老蔡连夜收拾包袱进京应征。结果董卓马上换了笑脸,三天就给升到侍中(皇帝侍从官),这升官速度堪比坐火箭。
九月初的某个清晨,董卓手提宝剑闯进袁绍家。俩人在院子里对峙,活像斗鸡。“我看刘协那小子行,想换他当皇帝,你觉得咋样?”董卓喷着唾沫星子。袁绍梗着脖子顶回去:“少帝才登基,凭啥废嫡立庶?”董卓“唰”地拔出佩剑:“天下大事,我说行就行,谁敢反对!老子的刀可不认人!”袁绍也摸向腰间佩刀:“天下英雄就你董卓一个?”说完扭头就走。董卓盯着袁绍背影直磨牙,到底没敢动手——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惹急了可不好收场。
转眼到了九月十二日,董卓在崇德殿摆下鸿门宴。文武百官战战兢兢跪坐两厢,就听这西凉莽夫扯着嗓门喊:“皇帝是个窝囊废,咱们学霍光搞废立咋样?”满朝文武没人敢吱声。董卓“哐当”把剑拍在案几上:“谁反对,军法处置!”突然有个不怕死的卢植站起来:“昌邑王干了千件坏事才被废,当今圣上可没过失!”气得董卓当场要杀人,还是蔡邕带着百官求情,这才把卢植革职了事。
没过几天,董卓又在崇德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胁迫何太后,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何太后在一旁哭都没敢大声哭,文武百官个个含悲,但没有一个敢出来说话。董卓这还没完,又提出将何太后从原来居住的永乐宫迁出,去永安宫居住。
三天后的深夜,永安宫突然传来哭声。何太后被强灌毒酒,一命呜呼!可怜何太后当年用毒药害死王美人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的下场比王美人悲惨得多?何太后下葬时,文武百官穿着素服参加葬礼,个个抖得像筛糠,生怕下一个轮到自己。
这还不算完,董卓派人挖出何苗棺材,把尸体大卸八块扔在路边。更缺德的是把何太后母亲舞阳君的尸首丢进荆棘丛,美其名曰"清理外戚余孽"。
要说董卓捞钱也是一把好手,他把持朝政后,搞了个“官二代顶岗”政策——所有公卿子弟都得进宫当郎官,顶替之前宦官的位置。这招既收了人质又培养亲信,朝堂上放眼望去全是官宦子弟,活像大型托儿所。他还给自己疯狂加码:太尉、前将军、持节钺,最后封郿侯,就差把“我要篡位”写脸上了。
最讽刺的是人事任命,他让原来的太尉刘虞出任大司马(最高军事长官),杨彪做司空(最高监察官),黄琬任司徒(最高行政长官),加上董卓自己这个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好家伙!三公变四公!正好凑一桌麻将!别看其他三公齐全,实则全是董卓提线木偶。有次朝会上,老董喝多了拍着龙椅说:“老子当年在凉州放马的时候...”话没说完被蔡邕拽袖子,这才想起要装忠臣,赶紧补了句“都是为汉室着想”。底下官员憋笑憋得满脸通红,愣是没人敢吱声。
短短三个月,洛阳城被折腾得乌烟瘴气。董卓白天在朝堂上耀武扬威,晚上搂着宫女喝花酒,完全把皇宫当自家后院。有次醉酒后把玉玺塞给吕布把玩,吓得小皇帝躲在龙床底下直哆嗦。这西凉莽夫还突发奇想搞“复古”,非说年号“昭宁”不吉利,硬改成“永汉”,结果改完年号第二天就发生日食,把太史令愁得直揪胡子。
更绝的是董卓独创的“夜巡制度”,三更天带着铁甲兵在洛阳街头晃荡,看见谁家亮灯就破门而入,美其名曰“查谋逆”。有回闯进大儒郑玄家,发现老头正在注《春秋》,气得董卓大骂:“读书顶个屁用!”顺手把竹简扔进火盆,郑玄当场昏厥。这事儿传到士林圈里,骂董卓的檄文能装满三辆牛车。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康乃翁文史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