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创立了PagPal的美国的移动支付创始人,——彼得·蒂尔,是一个特别厉害的投资人。他投资的Facebook、Linkedin、SpaceX、Yelp,都是发展得很好的一些公司。
他了解一个人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一个问题开始:哪些事你和别人的看法不一样?他认为正确答案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也就是如果大多数人都相信X,而事实是X的反面。
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水平进步即从1到n,比如你在开了一家店后,逐步增加至100家,1000家……而我们当下的全球化就是水平进步的最好提现。
垂直进步就是从无到有,从0到1,也就是你以前没有开店,但现在你开了一家。咱们的科技、互联网等等,很多东西都是以前没有的,通过人类的发展逐步发明的。
这里面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很多时候,消灭我们的不一定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有可能是一些别的行业,或者新兴行业。
比如移动支付让扒手失业了,现在的人出门都不带现金,扒手没办法从别人兜里掏钱了。还有因为优步和滴滴这些打车平台的兴起,让广播广告的销量直线下降,为什么呢?因为司机们安装了打车软件抢单,不听广播了,听的是订单信息,所以广播的广告有效度直线下降。
很多人认为创业有四大经验:
1、做生意应循序渐进,做有效、渐进性的改善,也就是我们说的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大做强。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不需要太多的规划。市场啥火我干啥。
3、在渐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的市场。努力在已有的市场上分割资源,占得更多资源,分更大的蛋糕就好。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营销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产品本身,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四条经验甚至现在还有不少人奉做金科玉律,觉得应该时刻遵守。
但是彼得·蒂尔则认为它们的反面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这四条应该是: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不管怎样,现在这个社会,创新才应该是一个公司保持活力的手段。
2、坏计划也好过没计划。一个坏的计划,我们去执行发现不对,还能改正,而没有计划,就想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3、不要参与红海竞争,应该做垄断性的行业。人喜欢的只是竞争本身,而非具体为哪一件事竞争。但是这样做,我们反而陷入了一种固步自封的情况,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4、营销和产品一样重要,作为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如果不注重营销,我们的产品就可能被淹没在各种各样的产品中。
这个时代大家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某个信息带走,对个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儿,但对于企业,商家来说却是不错的。
如果你能去流量平台做好营销,带来的就不止一点半点效益。所以在这个信息社会,营销和产品都很重要。
最反主流的活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就用投资这件事儿来说,就是在大家都兴奋的,充满幻想的要从股市里大捞一笔的时候,你想到了先去学习,然后再进入股市。这就是你在潮流中,没有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而不是说,大家投资,我就不投资,我不投资也一样能过得很好。然后看到那些投资失败的人垂头丧气,要死要活,你就开始庆幸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
上面提到的垄断性,不是单指社会资源的垄断。什么是社会资源的垄断呢?就是我有了,你就没有,你有了我就没有。这样的垄断是不利的,因为它会带来社会的严重倾斜。
那什么是好的垄断呢?就是我们所谓的科技的垄断,例如谷歌就占据了世界上68%以上的搜索市场,这就是一种科技垄断。例如咱们现在华为的5G,也是一种科技的垄断。这种垄断是自我创新所带来的一种结果,并不是以谁的利益为条件去交换的。
那么垄断企业的特征有哪些呢?
1、专利技术,即你生产的产品比过去的至少有10倍以上的优势。你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有别人无法制造的产品。
2、网络效应,就是能通过互联网人带人的方式不断的增加。也就是用人际关系网络来实现自己产品的增长。
3、规模经济,即产品的边际成本为0,用的人越多,成本越低,或者是即便用得人再多也不会增加成本。
4、品牌优势,也就是logo的重要性。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在买某些产品是,是只选择某些品牌的。例如在中国,很多人买高端白酒只买茅台、五粮液等。这就是他们产品的品牌优势。
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品牌,那就没有定价权。当你能做到又好,便宜,那就离倒闭不远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定价权,别人一旦恶意竞争,你就没了竞争力。
只有先有品牌,你才能更加具备竞争力。所以最重要的从0到1的点,应该是让自己有品牌,让自己有定价权,有竞争力。
这个社会不论怎样,只有先种下种子,然后施肥,除草,除虫般的去细心呵护,秋天才能收获。成功没有捷径,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