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自助餐。时间还早,坐在靠窗的位置。可以慢慢的享受美食与味蕾的挑逗。
一个人在外的时候,你顶喜欢用自助餐的。第一,不用等;第二,不用费心的点餐;第三,可以吃的丰富点,又不至于浪费;第四,喜欢那种安逸静谧的气氛。即便是自助火锅,那种热闹也是带点家常的烟火气的。
你的盘子里是几缕白的晶莹的木瓜丝,一团绿的透亮的菠菜,几根排列整齐撒着点麻酱的豆角,一勺带着花生红豆与蜜枣的糯米糕。左手的小碟子里是两片西瓜,右手是一杯暖暖飘香的咖啡。木瓜丝清脆爽口;菠菜是一种新鲜纯净的淡雅,像春天的菜园;豆角的青气配着麻酱的醇香,是一种让舌尖舒展的味道;糯米糕的甜蜜粘连像初恋。餐厅里的钢琴曲若有若无的飘进耳朵,是班瑞德的《雪的梦幻》。你慢慢的吃着,是一种中年人的气定神闲。
最先引起你注意的,是一个风一样旋过来的少年,二十岁的年纪吧,挺拔的身材,光洁的额头,好年轻!逆着光仿佛能看见脸上的绒毛。他坐在你对面的位置,盘子堆得满满的,香肠,培根,牛肉丸,和小半盘配着青红辣椒似乎能闻见黄油香味的炒意大利面。他吃的很快,有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你不禁莞尔,多年轻的孩子!年轻时的我们,也曾经多么热爱这种喷香的、油腻的、能最大限度挑战你的味蕾的食物,非麻辣鲜香决不能满足你年轻的生气勃勃的肠胃。
因了这个少年,你开始看周围的食客。
斜对面是一个白发的老者,一根油条、两个包子、一碟芹菜花生米,还有一碗小米粥,典型的中国人的传统早餐。老人吃的也很慢,却与你气定神闲的慢不一样,那是一种生命渐显迟缓的慢,食物——不再是饱满生命饥饿的欲求,也不再是味蕾的享受,而仅仅是让生命走下去的一种习惯和常态。还好,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知识分子,他的餐盘和用餐的样子让你想到夕阳、想到晚霞,虽迟缓却还不至于颓败。
左边是一家三口,年轻的夫妻带着幼小的孩子,小孩儿大概一岁多,刚学会走路的样子,带着点得意的走来走去,无论年轻的妈妈怎么呼唤也坐不下来。好不容易被妈妈按在了餐桌前,却不肯好好的吃。妈妈端着米粥,用勺子喂到那玫瑰花瓣一样的小嘴边,那小嘴却抿的紧紧的,反倒一伸手抓了盘子里的菜向嘴里塞去,妈妈赶紧把那胖乎乎的小手扯到一边:“这个宝宝不能吃,太辣了,知道吗?”一边用嘴发出“哧嗬哧嗬”的声音,试图让小女孩明白,“辣”——对她充满好奇的味蕾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年轻的爸爸拿过餐巾纸,搽干净了那藕一样的小手,然后把孩子抱到自己的膝头,让妈妈再次把小米粥喂到那稚嫩的嘴边。多年轻的父母,没有孩子之前爸爸也许是个贪玩的大男孩,妈妈也许是个带刺的公主,因了孩子,却变得棉被一样慈爱柔软。
隔了过道坐着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四十多岁的样子,女人把不想吃的煎蛋夹到男人的盘子里,又端过男人面前的豆浆,喝了半杯,然后再放到男人面前,又起身走到食品区,过了一会儿,取回来两块带着剁椒的鱼头和一块红薯,放到男人面前。两个人一直在低低的说着话,无论是给对方取食还是吃掉盘子里对方不想吃的菜,都有一种天然和默契。那是漫漫岁月滋养出来的默契,即便隔了过道,你也能感觉到那无需言说的温情。
你收回了探寻的目光,想起了家里那个大口大口的吃着饺子、面条、酸辣粉的饕餮的男人,多普通的食物,他都能吃的活色生香,仿佛那就是世间极品的美味,和他一起吃饭,你总觉得生活热腾腾的,充满了希望。
你想:烟火红尘,食色性也,吃饭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在一个个餐盘里你看到了生命从稚嫩到茁壮,从成熟到苍老的过程;看到了一蔬一粥里滋养的情爱与温情。饮食男女,莫过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