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一语道破》
其乐融融一语看似美好实则意味深长。
其乐融融一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文中记叙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文宗史圣左丘明开宗明义将一代枭雄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刻画得入木三分。同胞弟弟共叔段因贪得无厌,狂妄愚蠢,终落得结局是在与郑庄公的斗争中失败后,逃亡至共地(今河南省汲县)。在途中,他在鄢地再次遭到了郑庄公的军队的追击,最终未能逃脱,客死异国。
《左传》记载了他兵败后的逃亡过程和最终的结局:“出奔共,遂死于共。”
郑庄公之母武姜:依仗背后家族势利,自私褊狭,昏聩糊涂。偏心其弟共叔段,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郑庄公没有对家人要及时教育,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共叔段刚有不轨作为时就干涉,弟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叛逃行为。郑庄公竟出言千古之名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后又放纵,曰其“不义,不暱,厚将崩。”
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是为等待时机,便以此讨伐共叔段,最终使其未能逃脱,客死异国。庄公怨其母偏自,将母亲迁于颖地,文中记叙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庄公作为国君言出方悔不妥,既而悔之。恰而有颖考叔规劝,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庄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其母武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母子又重归于好。然而细思极恐,武姜失去爱子共叔段,满腹委屈,牢骚,愤恨,那里能和颜悦色,不过是无能为力,只可顺其自然,况且心有所待,也就随遇而安罢了。
是其至暗时刻的隐忍。
共叔段其欲望大于能力,其结果只有痛苦,悲惨。
郑庄公做事时,进退有道,变通有术。知不变的利己原则,用巧变的方法。有人,有江湖,有纷争,便有了手腕谋略。郑庄公是一位阴险狠毒,老谋深算,攻于心计且有雄才大略之人。周代郑国的第三位国君,他善于审时度势、谋划策略,并善于纳谏,还有着很高超的政治手腕。后世有人称他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奸雄。他即位后先是平定了弟弟共叔段的叛乱,然后带领郑国发展经济、农商,使得郑国一度成为各个诸侯国中的小霸王。
正如清末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严复说:“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顾其所利害者,亦利害于一家而已,未尝为天下计也。”郑庄公演绎一出其乐融融,实为欲得天下人心,粉饰太平,私天下尔。
郑庄公乃至古代王侯,皆是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春秋至战国乃至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俱是如此。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似有似无的道理。它让我们汲取营养,远比真实内容更重要,更有意义!左丘明撰写此文亦是如此。
其乐融融不过是权谋之策,其内含远比字面意思更值得我们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