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报复性消费时,我想到了之前高考的一个心理:等我高考了,一定拼命的玩,拼命玩手机
但当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刷着一直想看的电视剧,原本发誓要通宵的晚上, 10点就早早的睡了。用网络的一句话就是:“突然感觉手机不香了”。
报复性消费与高考这种心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
我认为拥有这个想法是合理的,就像在倍感压力的高三,产生这种未来想要报复性玩手机的念头,它让我备考的痛苦减少了很多,每次要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先忍忍,毕业拼命玩。而报复性消费也如此,宅在家的郁闷产生了想要报复性的消费其实也是一种减压。但如果真正到了报复性消费那一天的到来,也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为何大部分人都主张不要报复性消费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消费有两个关键词:过度和不计后果
所谓过度指:买了根本喝不完的一桶奶茶、点一桌子根本吃不完的菜、明明不想去旅游而出去旅游一圈,这造成最明显的后果就是浪费
所谓不计后果就是:胡吃海喝,明明吃不下还在狂吃;明明根本多少钱去旅游,为了奖励自己,去旅游,这造成的结果就是身体可能生病,财务上产生不必要的负担。
所以虽然这种想要报复性消费的心理产生是合理的,但切不可为了消费而消费,而且报复性消费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跟随欲望的行为,实则是一种不自律的体现,不自律的人虽能体会到短暂的快乐却永远也获得不了自由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