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见面,她们居然谈这个……
受商学院委托,今年担任了一个班级的辅导员,班级的同学总体素质非常高。班级群里面也非常活跃,大家探讨粮食、能源、农业、考证、招股书等等,一开始学习氛围就特别好,除了讨论专业问题,有时候也逗逗乐,同学们问答之间,除了讨论了一些问题,更有一些智慧交锋,还有相声般的捧逗,整体上讲班级充满了活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锻炼氛围。
组织班级同学首先见面会,让我领受到这批年轻朋友的闪光之处。同学们的学术素养,视野,格局都非常大,值得我付出时间精力和他们一起进步。在做个人介绍的环节,其中说得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居然是“人为什么活着”,有的同学是因为到了新疆援疆,在辽阔的沙漠中,顿时感到自我的渺小,于是引发了这个思考。还有一个同学,在成长的某一个阶段,陷入了某种迷思当中,一直在探寻“人和动物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没想到,大家对这个大本大源的问题居然思考得那么深入,那么早。并且提出这些问题的同学还不算少数,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如何度过这一生才能算是有意义的呢?
首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的困惑呢?其实,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都是一些技能性的知识,绝大多数是考试技能,我们所学也都是“术”层面的东西,无论是语数外,还是数理化,说到底都是为高考服务,即使是哲学,我们学的也是为了考一个更好的成绩。
在对于具体的术的追求道路上,我们缺乏很多对“道”的思索,也就是说,我们太过于追求成功和利禄,少了对人作为群体,与植物、动物的区别、联系等更加深邃的思考。当然更少了一些,如何做人,做人何谓正确,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格等等的思考。
在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觉醒,从混沌走向逐渐清晰的过程。在探讨这个大本大源问题上,我们可能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路,就是宿命论。相信人的命天注定,自己再努力,也不如人家生得好、嫁得好,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如何折腾也逃脱不了因果,跳不出是非因果。这些人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把自己的不幸或者失败,归结为天命所为,自己的困顿或者发达都是三生注定的事情,自己再折腾,也不可跳出这个命格的安排。
第二条路,向外求。这个路径,就会经常和人比较。他们为什么不怎么努力,却往往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表扬。自己没有得到发展,常常归结为机会都给了其他人,自己机会展示。向外求,非常容易沦为物质的奴隶。自己的成功,更多地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只有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金钱、权力等,自己猜能活得幸福。
第三条路,向内求。求诸内心,遇到事情,总是能够从自己内心的安定出发,不会大喜大悲,对人生无常和起起落落能够看得风轻云淡, 更多地是追求自己能力的养成,心性的健全。能够修炼自己的内力,涵养自己的根和本。成功向内求,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我们比较提倡向内求,但是到一定程度的之前,我们都是在修炼内圣的过程。一旦我们能为社会做些贡献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外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