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爸昨早在送诺诺去幼儿园的路上,给我打电话,大概意思是说,诺诺要求要报一个舞蹈学习班,她说她自己现在跳得可好了,现在她5岁了,再不学腿硬了就学不好了。挂断电话回想这几日,诺诺的确也和我表示过这样的愿望,我当时并没有在意。想当初一年前,我也曾经在最适合的年龄带她去舞蹈班试课,当时的诺诺特别抵触,连教室都没进去就回来了。后来我反省,大多数送孩子去舞蹈班的家长,都不会想让孩子以后从事舞蹈专业,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是“给孩子练练气质”。当然,我知道气质并不是扬头挺胸,有个好身材,气质是集成性格,文化底蕴,审美等方面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一种韵味,而且“练气质”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对,气质可不是练习出来的,是熏陶培养出来的,培养气质的方式又不是只有跳舞这一项。基于这种想法,学跳舞这件事我就暂且作罢了。
大概我和诺爸是那种特别崇尚自由教育,不想把家长的想法硬生生的植入给孩子,希望她在自由的环境下,长成她想长成的样子。所以,一直以来从不对她多加约束,当然,诺诺从很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一种不愿被束缚的特立独行,说白了就是“主意正,不好摆愣”。因此,诺诺的兴趣班,都是在她自己愿意的情况下开始的,当然,我们基本上也是幼儿园里兴趣班报的最少的。可是,最近诺诺像开了挂一样的,和我要求要学跳舞,练钢琴,学游泳。这让我不得不静下来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
想想诺诺说要练钢琴,是从前些日子,我给她看了杰伦和朗朗斗琴的视频。诺诺是杰伦的铁杆mini粉,当得知杰伦不仅会唱歌,还会作曲弹琴,更是崇拜加羡慕。那次,看了杰伦和朗朗斗琴的视频后,她居然对我说:麻麻,以后我学琴,要先弹得像杰伦叔那样,再弹得像朗朗那样。我当时觉得小家伙还不错,听出来朗朗的琴技要高于杰伦,可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目标是不是太高了点。
再说跳舞,大概是幼儿园最近在练几个舞蹈,诺诺认为自己跳得不错,所以学跳舞的欲望突然冒出来。因此,我想,当孩子真正感受到了兴趣的时候,学习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昨天带诺诺去一家舞蹈学校看看,里面的舞蹈教室不大,家长们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个小屋子和走廊里等待,看上去我就觉得有点喘不过气,环境并不是很好。可问诺诺要不要在这学习的时候,诺诺给的答案很坚定。
可以说,教育的形式不拘一格,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样。但我和诺爸从这次的事件中,尝到了我们所一直坚持的教育方式的甜头。我不希望诺诺为了家长而去学习,每天奔走于不同的补习班,但是根本不了解每个学习班的目的,也不知道学了这些会归向哪里。我们会不断的启发,不断的给她各种背景知识,希望她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就像诺爸前些日子总结了一批关于钢琴的电影和纪录片,正在排队等着给诺诺看。相信这样她会对钢琴有一定的认识,对学琴的艰辛会有一定的准备,也是想告诉她重要的不是钢琴和钢琴技术本身,而是那些曲子里面表现的喜怒哀乐,这样也可以避免以后孩子弹钢琴仅仅是熟练而已,却没有感情在里面。
易中天曾说,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这样去做,而是会去启发孩子自己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觉的爱上学习,用孩子自己的上进心,来引导孩子不断地完善自己。
杨绛先生谈到自己的教育经历时,就说自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方法,其实是最有远见,也最有效果的一种方法。这样看来对父母来说,任重而道远,所以说孩子的成长,也伴随着家长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