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次课程里,我认识了一位焦虑的母亲F。
F也是一位家庭教育的讲师,另一个身份是幼儿园园长,按理说,她的孩子教育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是她身上恰恰体现出很多老师所面临的窘境:解决别人孩子的问题很顺手、很专业,但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
“就在这周的月考中,我女儿考得很差,是班级的倒数。她回来后,我明显感觉她的话变少了,做事也很小心翼翼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F的女儿快初二了,由于上学早,所以她在班里的年龄是最小的,成绩一直是中下水平,学起来比较吃力。
“她是哪门课不好呢?”我问。
“大概是历史地理吧,数学也不怎么样。”不知道是因为讲课太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F的嗓音有些嘶哑。
“她的学校所在的地区中考的时候,历史地理是必考科目吗?”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自己常年在外讲课,一个月也陪不了她几次。她爸爸呢也在外地工作,家里就爷爷奶奶在照顾。她在学什么,学得怎么样,我已经很久没有关注了。”F的话里有愧疚,也有心酸。
“你多抽时间陪陪她,了解了解她的成绩,不要等问题出来了再着急。”我说。
“我也想这么做,可是我的事业才刚起色,哪抽得出时间陪她?”F又切回女强人模式,“再说了,我陪着她能有什么用呢?中学的功课我已经扔下很久了,再让我捡起来,我也不见得能辅导得了她啊。”
(二)
F女儿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初三那段我的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那时的我,因为初二学期末分班考超常发挥,被分到了学校的尖子班。我所在的初中是全市最好的初中之一,这样的尖子班全校只有两个,每年考入全市排名前三高中的学生有百人之多。
我的同桌是年级第一,我的后桌是年级第三,我周围的同学成绩都在年级前三十以内,而我之后的月考成绩,总是徘徊在年级一百五六十名左右。
可想而知,因为运气进去的我,日子有多难熬。
当时我妈妈在老家工作,我爸爸是我们学校的班主任,每天早出晚归,除了我的生活起居,几乎没有时间来过问其他,因为他的时间被他学生的各种问题占满了。
由于是尖子生班,上课进度快,老师讲课的难度也比普通班深得多。我的成绩降得越来越快,老师责备,同学嘲笑,只有十五岁的我,孤零零地,独自面对着这些问题。
没人告诉我该怎么去解决,甚至没人告诉我这样的局面是可以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
我总是偷偷地躲在房间里哭,觉得很无助,好像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大的打击了。
这段经历随着中考而结束,然而它却在我的内心深处,烙下了很深的印记。
以前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子,无比自信和骄傲,但是在那之后,每当我碰到难题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退缩,就会不自信,就会很没安全感。
(三)
其实在我学习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就碰到过很多类似F的爸爸妈妈,他们工作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儿女,忙到完全丢掉了自己的生活。
而且,他们会以“我不懂孩子的功课”“我的数学也和我女儿一样差”“我的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为由,逃避面对孩子的成绩问题,而只是把孩子扔进某个补习班,算是给自己买个心安理得了。
但是,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需要的吗?
我们的孩子,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能不断给他零花钱花的爸爸吗?还是一个可以辅导他功课的妈妈?
(四)
有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挣这么多钱,为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同样问过F,她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为了让我女儿有个更好的生活,让她过得更幸福。”
“那现在你觉得你和你先生继续这么忙下去,她幸福吗?”
F一阵沉默,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她的女儿不幸福。
孩子需要的不是过于丰富的物质条件,也不是一个可以辅导她功课的爸爸或者妈妈。
辅导功课完全可以让家教老师来代替,但是家教老师代替不了的,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F的女儿现在缺的,就是妈妈或者爸爸陪在她身边,和她一起去面对成绩下降这个问题,即便在她功课上不能帮上一点忙,至少让她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当一个孩子知道自己不是独自面对困境的时候,他的心里就会有底气,就会充满安全感。充满安全感的内心,会生发出一股由内而外的力量,让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他知道,即便是他失败了,爸爸妈妈也会在背后支持他。
而挤不挤得出时间陪孩子,就看你把教育孩子放在你人生中的什么地位了,如果是最紧急的,那么无论多么忙,即使是奥巴马,也会有时间每天陪女儿吃晚餐;如果是不那么紧急的,那么无论你的工作多么清闲,都排不出时间来给孩子。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碰到了问题,并不需要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孩子有时候比我们聪明得多,只要他们有这个意识,他们总会想出比问题多得多的解决办法。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孩子别怕,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