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985 字,读完约4 分钟
回复『贝里尼』获取教程长图
“ 调酒师无处不在,鸡尾酒信手拈来 ”
欢迎来到最新一期的『 调嘻鸡尾酒 』,我是追风少年小于哥~
全文共分为5 个小节:
(1)前言
(2)典故
(3)配方
(4)教程
(5)后记
赶时间的朋友,可直接跳到 “配方” 和 “教程” 阅读。
假期里去公园游玩,看到桃花满树盛开。
看来,距离吃桃的日子不远了。
小时候爱看《桃太郎》,从那时起我就喜欢吃桃,长大后对桃子味的鸡尾酒更是情有独钟。
成年后的饮食,总会残留一些童年的记忆 ↓↓↓
前两周一直在写“意式鸡尾酒”,本来想换换口味。
结果后台有嘻友点名要这个,刚好也到了季节,赶鸭子上架也得写。
今天的这款『 贝里尼 』,诞生于1948年。
而诞生地,正是大名鼎鼎的Harry's Bar。
20世纪初,水城威尼斯商贾云集、一片繁荣。
而且,威尼斯风景如画,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来往的游客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
一个有着资深酒吧履历的小伙子,看到这一景象,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
并于1931年在威尼斯的街头开了一间酒吧,它就是闻名遐迩的Harry's Bar。
Harry's Bar可以说经营地非常成功。
时尚的装修、精致的酒食、热情的服务,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特别是文艺圈和娱乐圈。
从卓别林到海明威再到妮可·基德曼,甚至一些皇室成员,无一不拜倒在Harry's Bar的石榴裙下。
1948年,为了纪念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贝里尼,威尼斯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画展。
而贝里尼是“威尼斯画派”的缔造者,这次能在自己的故乡举办画展,社会名流无不趋之若鹜。
哈里酒吧的老板,自然不会放过这天赐良机。
赶紧调动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连夜研发了一款新品鸡尾酒,来纪念这一盛况。
贝里尼的画作,大多以桃粉为主色。
为了迎合画作的色调与气质,新品鸡尾酒便以桃子为主题,再加上意大利特有的起泡酒。
两者结合起来,便有了这款纪念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同名鸡尾酒『 贝里尼 』。
『 贝里尼 』一经推出,就在威尼斯的名流圈流传开来。
再加上媒体的大肆渲染,很快就传到了美国,赢得许多国际巨星的垂青,最后成为一代经典。
据说,戴安娜王妃就是『 贝里尼 』的超级粉丝。
一天不喝,浑身刺挠。
调酒师们所使用的『 贝里尼 』的配方可能各不相同,但做出来的味道却都差不多。
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最原始的配方,是用新鲜桃子打成果泥,然后兑上Prosecco起泡酒制作而成。
Prosecco起泡酒,就是上图绿色的那个。
后来,很多酒吧为了保鲜以及口味稳定,逐渐用桃味利口酒和桃汁来代替,依然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和口感。
如果想要口感更好,香槟是首选。
只是香槟太贵了,老百姓不常备,家里有矿的可以整一箱。
切记:不管是香槟还是起泡酒,喝之前一定要冰酒!
理论上,『 贝里尼 』是不需要装饰的。
如果买的桃子吃不完,也可以削一片放在杯口,锦上添花。
浓郁香甜的桃子、细腻丰富的起泡酒...作为一款餐前鸡尾酒,『 贝里尼 』实在讨喜!
像我这样喜欢吃桃的人,稍不留意就会贪杯。
『 贝里尼 』的定位是“香槟鸡尾酒”,但更多的人把它当作一款桃子鸡尾酒来喝。
归根结底,它就是一款餐前酒。
而餐前鸡尾酒,好多都是“兑和”而成的,这款也不例外。
老规矩,给它一颗星。
简单易行,咱们一分钟搞定它:
Step 1: 准备一个香槟杯或郁金香杯;
Step 2: 酒杯中加入桃子酒 30 毫升;
Step 3: 加入桃汁 45 毫升;
Step 4: 加入起泡酒至八分满;
Step 5: 用吧勺略加搅拌,『 贝里尼 』就完成啦;
如果经典鸡尾酒都能这么简单就好了,手残党的福音。
很长一段时间,『 贝里尼 』都是用葡萄酒腌制的新鲜桃子来调制。
后来才有了对应的替代品,制作更简便,口味也更稳定。
据说,用葡萄酒腌制鲜桃,是意大利地区的传统。
就像我国北方腌酸菜、南方腌梅菜一样,是有历史传承的。
如果你特别推崇传统技艺,不妨试试“手作”。
说到这里,顺便教你一个小妙招:
以后只要看到后缀带个“尼”字,十有八九是意式鸡尾酒。
比如,之前写过的马天尼、尼格罗尼;
比如,这次的贝里尼;
还有,以后可能会写的罗西尼、普契尼。
而做法也很简单。
起泡酒与不同的水果结合,就能衍生出一款独特的鸡尾酒:
起泡酒+橙汁,就是『 普契尼 』;
起泡酒+草莓汁,就是『 罗西尼 』;
起泡酒+石榴汁,就是『 丁托列托 』;
无一例外,它们都跟历史上的某位艺术家存在一些关联。
意式鸡尾酒,可谓是艺术家同名鸡尾酒的集大成者。
将来我想划水的时候,拿出来写一两个,今天就先放过它们。
好啦,今天的『 贝里尼 』就分享到这里。
一杯鸡尾酒,就能回望几百年前的艺术人生。
喝完它,你的艺术细胞说不定跃跃欲试呢。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