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兜兜转转我又成为了异乡人。中秋象征家人团圆的节日。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月饼,但小时候过中秋却是一份永久的回忆。
在八十年代,家家不怎么富,有的农民要勒紧裤腰带。那时要吃月饼必须在八月中秋。中秋节那天,妈妈会一个月前计划每一天挤出一点米打成米桨。然后放入花生,绿豆,或酸菜,葱等各种配料。用一圆圆的铁勺把米浆放入油锅里炸,炸得金黄金黄,然后捞出。这种小吃叫铁勺子,吃起来香脆,酸辣。那时每年食用油都不够吃,但在中秋,妈都会变法留着炸米果的油。还会用糯米粉,糯米粉是头一年冬天用糯米打米浆,然后趁阳光灿烂的日子晒干,再用袋子储存。八月中秋用这种粉揉成一个个圆子,放入油锅炸,在锅中炸得圆圆的,家乡叫油糍。圆圆的油糍意俗团团圆圆。重要节日少不了它登场。那时兄弟姐妹多,炸一锅一人分不了二个。那时一炸,半个村闻到香。那时用柴火灶,我放柴烧,一双眼贼溜溜往锅里瞧,几乎垂涎欲滴。炸完后,妈妈会用代塑料袋里面装几个铁勺子和几个油糍。然后由我充当“快递员”分别送给左右邻里,伯伯,叔叔们家。现在想起此情此景都眉开眼笑。笑那时的真,笑那时的馋。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想吃就可以炸,但再也回不去那时的纯,那时的真。
到了晚上,虽然晚饭有难得的肉吃,但我们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到桌上放到二,三个月饼。早已想把那秀色可餐的月饼抢在手中。吃完饭,爸爸拿着菜刀瞄准月饼,一个切成四份,我们争先恐后拿到那一份,匆匆走向院子,坐在竹榻上。望着皎洁的天空,看到银盘的月亮,我使劲看,也使劲找嫦娥仙子,玉兔今夜是否回宫?我想和仙子一吃尝月饼。我咬了一小口,仰头望月,天空一片银白。月亮里嫦娥还没回宫。我只有一小口一小口咬着吃。但五仁月饼太甜香了,尽量月饼中的花生,核桃,瓜子,杏仁,芝麻相互拥抱,若隐若现,最后我依依不舍把月饼吃完了。仰望天空却没有嫦娥,玉兔。凉凉的秋风吹着院中的树叶,听到树叶落的声音。最后姥姥说:明年,明年嫦娥会回宫,你好好读书,快快长大。我睡在竹榻上于是憧憬着明年的中秋。
如今半生已过,年年有中秋,年年有月饼,再也不用分月饼,却永远失去了姥姥。而当年的父母再也没有了那时的矫健,那时的意气风发。院中再也找不到那棵遮风挡雨的树了。再也回不去儿时的祥宁故乡。真是:昔日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溥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青光似往年。
马上过中秋了,祝福大家中秋快乐!万事如意!祝愿祖国国泰民安!
同时也祝我千里的亲人中秋快乐!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