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樊登读书,他说他要改变3亿国人的读书习惯,让更多人爱上读书;我听某个英语启蒙课程,创始人说她要让更多普通家庭掌握启蒙的方法,惠及更多孩子;我听这个启蒙创始人谈她老公,说她老公是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是凡夫俗子,无法做到惠国惠民的大贡献,我只想从我的人生剧本,分析我身边的人对我的意义,想想我的存在,对身边人的意义!
在我的人生剧本中,他们为我而来
我的婆婆
周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个不省心的婆婆,从结婚那天起,就没少各种作妖,以前有博客时,我也时不时记录她不同凡响的作妖的光辉事迹,因此这些年,不时有人会关心我说,别去在意你那婆婆就好了,日子还是不错的,我以前也这么劝自己,可越是这么想,越不能释怀,我为什么要摊上这样的婆婆呢?
随着多年心理学的接触,不知道哪刻想明白的,也许一点点明白的,“人生中的每个人都有他出现的意义!”
我接触心理学,是从受不了婆婆作妖下的生活,自己意识到自己有抑郁倾向开始的,我买了很多书,找了很多的文章,认识了很多人,开始自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婆婆推我进入了心理学的大门。
自救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甚至到现在,我也不能说我完全摆脱了婆婆的影响,但在自救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我最高兴的,是完成了与父母的和解。 我与父母的感情从来很疏离,我一直以来埋怨他们把幼小的我送到姥姥家养,埋怨他们自私,为了生儿子对我的的忽视,在我一直的认知,他们给我提供物质,不是爱,只是责任,我不需要感激,所以结婚我也选择离他们很远的地方,每次电话联系也是责任,我没觉得问题,也不想改变。。直到有一天晚上梦到我姥爷,醒来后,不知为何我突然想,从姥姥家回家后,父母并未轻待我,对我和姐姐也没有特别的区别,我除了多了来自姥姥姥爷以及舅舅及家人的爱,我真的没有什么损失,这么多年,我真的是怨恨吗?还是拿着他们的内疚作为把柄,以此威胁他们,从而得到他们的更多关怀呢?如果真的不爱,他们怎么会内疚,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在补偿我呢?那一刻,我释怀了。很多人说因为养育了孩子才和父母和解的,而我想说,也许没有婆婆的存在,也许我的和解要再晚很多年,到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和解的机会。所以我内心还是很感激这样的变化的。
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我也改善了与老公的关系,一通百通,我也从认识的朋友那里学一些育儿的知识,解决了养育过程中一些问题,工作中的一些挫折也能处理的得心应手些,当然与一些成熟的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与曾经的我比起来,我更喜欢现在的状态。
所以从我为主角的剧本来说,我的婆婆的意义是什么呢?她是来渡我的,她让我变成了自己更喜欢的样子!
我的老公
除了感谢他带来了婆婆出现在我的人生中外,也是他的性格对我影响很大。我爸妈都说,结婚后我性格柔软了很多。他的性格真是太柔了,这也可能是常年在妈妈高压下生活的求生的本能,我暴躁易怒的性格竟然稳定了很多,甚至在他对任何人都宽容,唯独对孩子复制他爸妈管教他那一套高压苛刻时,我能平静的解决矛盾了。更加平稳的情绪,让我也有更多机会改善人际关系。
我的父母
放在第三的位置,不是不重要,而是在这部剧里,它不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也不是戏剧的高光时刻,但是它让剧本产生,它伴随着着剧本起伏,它不突出,但无时不在。像每个家庭,父母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包括我对于我的孩子们,父母是孩子来到世界上的载体,他们无可厚非是伟大的,生育,养育,陪伴成长,无法用言语宣之于口,但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我的孩子
他们也是因我而来,也是为我而来。在养育过程中,我为了他们而去学习,为了他们结交一些朋友,为了他们在工作不想继续的时候,还得咬牙坚持一下,度过难关。与其说我为他们而活,不如说他们是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我前进的动力!
那些人生中过往的,现在的,将来的人,都会按照他们应该有的作用,应有的出场顺序出现的这个剧本中,我应该真诚接收他们的到来,坦然面对他们的离去。
在别人的剧本中,我该有什么样子呢?
我没想好我该在别人的剧本中怎么做更好,但我希望在其他人的剧本里,我是个正面的角色,是个被人回忆起来,让人愉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