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
我有个朋友说,他平时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但他呢,并不是喜欢看这些文章,而是喜欢看文章后面的评论。他说那些评论才能充分反映出人们不同的观点,每次看都特别过瘾。
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担心他的父母,最近他家人手机上装了微信,经常在朋友圈阅读微信里传播的各种各样的文章,而且很容易被别人诱骗购买什么保健品或者理财产品。
现在许多自媒体专门瞄准这些老人,对他们“做工作”。他想问小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该怎样看待网络上传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呢?其实,这是个思维层次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思维层次不够,那么你的确过不好这个年代。为什么这么讲呢?小明把思维层次分成三个递进的阶段。
第一个层次,相信一些极端的的论断、偏激的观点,单角度、单维度、单层次的看问题的方式。
这种思维层次的人,他们最喜欢看的就是具有偏激观点的文章。如果文章的观点不偏激,他们反而还不愿意去阅读。极端化的语言往往会引诱出极端化的思维模式,比如一切都是怎样,所有都是这样。
这类语言模式能反映出他的思维状态,这样的思维状态恰好又喜欢阅读这样思维偏激的文章。通过这样反复的循环之后,他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的偏激。
在网络上、评论上经常互相喷的这些人,往往都分属于不同极端,意见相左,其实他们并不明白一点,极左和极右分子其实是一类人,因为他们太像了。他们最大特点就是极端,这两种人最适合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个层次,产生了多元、多维度的思考方式。能够接受不同视角的思考,他们最常见的口头禅就是“接纳”,似乎什么样的观点都能接受,他们自己没有非常明显的态度。
其实思维层次到了这个阶段还是不错的,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你会发现过去思维偏激的人,他们在阅读广度不断拓宽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提升自己的思维框架。
大家经常会批评,互联网时代读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阅读深不下去,但是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各种不同的意见可以在网络上互相地撕战。这些撕战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教育大多数偏激的网民,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拓展他们的眼光,让他们尝试站在别人的视角看自己。
要想达到第二个层次的思维,建议大家不要总读你最想看的东西,要尝试打开自己阅读的广度,要善于去看,与你最欣赏的观点相反的读物,要善于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自己最喜欢的某个大师。
但是第二种思维层次还不是最高的,当进阶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你的思维层次是什么样的呢?
第三个层次,首先不反对多元的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相互碰撞。你会允许各种各样东西方不同文明的观点,在大脑里面碰撞。
但是,这些不同观点的碰撞,仍然不能取代你对知识的洁癖,对真理的洁癖,对审美的洁癖。你仍然有自己的态度,能够辨真假、辨真伪。观点虽然是多元化的视角,但它的道理站不住脚,而什么样的东西是多元化视角的一部分,但是它却更靠近我们所说的接近真理的那个程度。
那么到这个层次,就相当于我们说学心理学的人要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文化、观点、信息,从哲学到医学、精密统计学、生理心理学,甚至迷信、算命、宗教,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它的广度非常的大。
虽然涉猎这么广,但是还要保留自己必要的审美观点、科学的认知判断。不能因为多元了,就失去了自己旗帜鲜明的态度。
不能因为我们接纳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认为什么都是对的。对和错在特定条件下,还是应该区分的。就包括迷信的东西,我们也要去研究它,仍然是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待迷信的心理学里科学的部分。
这个就指的是,你虽然多元化了,但是你仍然不会放弃自己必要的认知判断和审美的情绪,真伪的基本的观点。
到达第三种思维层次后,再去看朋友圈传的信息、新闻,各种网络平台传的文章,就不会陷入到文章里的某种观念了。你就能不断地汲取营养,而不是被这些信息垃圾淹没。
如果不具备这种思维层次,那么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爆炸,对你来说还真是灾难。还不如过去没有互联网,读一些简单的书,也不会看到过多的错误观点,还会使你的思维变得有主线,不至于被纷繁错杂的观点拉到沟里去了。
所以,有时候信息多,不见得是好事。这个时代,我们要有选择,既要有广度,又要有判断能力,才能过好互联网这个时代。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三体的秘密”;“心伙伴”,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建立了一个最靠谱的心理科学发射站!
每天发射最科学、最有趣、最实用、最生活的心理学知识!
想知道心理学最神秘的技术?
点击“了解更多”了解新时代的人类互联网心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1年临床精神分析师受训资历,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理战、态度劝服、谈判专家,
本土化音乐治疗创始人,
梅兰竹菊主题音乐团体治疗系列创始人,
《互联网心理学》作者,
互联网心理学创始人,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