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本书,我感到很遗憾为什么没有早点接触樊登读书会。同时也有一点小庆幸,0到3岁孩子敏感期我倾注了大量的足够多爱和耐心,2岁半之前从来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3岁之前都在一个温暖安全有爱的环境中长大。3岁以后孩子进入幼儿园反而我会比较容易控制不好脾气,但是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并不大,因为我常常收到反馈我5岁的儿子特别暖心守规则有,他在幼儿园特别的受欢迎,他们班里的小朋友甚至叫他第一男主角。
有一句话说你坚持的东西,总有一天回反过来拥抱你。这本书里有很多理念我都不能赞同更多。比如说3T原则中的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关掉它。
昨天我陪孩子到医院去看牙医,医院真的是一个能看到众生百态的地方,尤其是儿童齿科。满楼道响彻了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喊声,家长不耐烦的训斥,四五个大人陪着一个孩子的聒噪,无聊等待的家长和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声音。我和孩子两个人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守候,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好奇和恐惧,因为我也一样感到不舒服。孩子眼巴巴的等待着,没有抗拒,也没有想要逃离。因为我及时的关注到了他的情绪,而且没有回避他提出的问题,很认真的跟他解释他提出的疑问,尽量的减少他不必要的担心。后来整个治疗的过程很顺利, 孩子的配合度也很好,我想这就是共情关注的魔力。
在这之前可能无意识的运用到了书中的一些理念,所以无比认同,庆幸的是现在还不算太晚,孩子还没有长大,我还有机会来不断的刻意练习书中学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