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孩子,可以自负的在一年级的新生面前,冒充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却仍是老师眼里的新同学,高年级孩子眼里的小不点。
二年级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已经一年,已经对学校生活涉及的内容理解掌握,对各科老师的要求及课堂常规熟悉,开始融入校园生活的节奏。
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学校固定的活动,知道老师上公开课研究课要怎么表现,知道老师让小组讨论时可以如何抓紧时机表现自己的知识点,知道各科作业的标准。他们进入一个相对熟悉的舒适区,知道如何让自己最大限度的找到让自己舒服的节奏和不那么紧张焦虑的范围。
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
由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差异,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
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游戏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自我管控能力也不完善,所以,有一定强迫倾向和追求完美的父母,以及自己不会飞硬要逼孩子飞的父母,可以稍微对孩子要求放松一些,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60分的基准线是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家长,以上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上面那段话,判断你的孩子是否真的进入二年级,如果没有,那可以稍微的等一下,顺便发掘一下自己除却打和责骂之外,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在家庭教育的领域,鼓励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找到学习动力。
就我了解,家长在焦虑的瞬间,用的最顺手的工具就是责骂和打。
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提高知识的储备量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反思和总结能力,关于学习舒适圈的打破和重建,我们将会在明天聊一聊。
本学期,我们所在学区,依然是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课本,从课本的分析来看,第一单元,是识字的内容。课本的编排是以词串的形式,围绕一个某一个主题进行认字,组词。
从世界范围来看,90%的国家都认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较清晰的表明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与词汇量的多少有显著关系。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到国外蓝思阅读体系,这些无一不是将对词语的理解,词汇量的多少作为某一智力水平判定的标准,我所在的学校,每年到三、四年级就会有很少的一部分孩子被要求到当地权威医院检测智力水平,焦虑的家长也会来问,这个测试结果意味着什么?
从相对漫长和与考试升学率无关的角度来看,测试结果,某种程度表明孩子的词汇量,以及对词语的理解是不能达到这一平均水平孩子的;再分析深刻一些,意味着,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孩子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的达成,也会无法理解知识点的关系,而当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时,孩子将更加不能理解其中的关系和推理关系发展后的变化,在他们的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更加被动。因此,通过智力检测,提醒家长,提早为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弥补,或者对谋生技能进行规划,也是社会分工和个人发展的科学发展途径。
所以我们建议:
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在碎片化的亲子时间玩词语开花的游戏,轮流说由这个字扩出来的词,以及由这个词联想到的其他词。
在有充分时间的情况下,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运用,比如说将这个词的意思理解后,进行造句或说话小片段的练习。
适当简单聊一聊对某些事物和人的看法,喜欢或是不喜欢?有价值或是没价值?理由是什么?这也能看到孩子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回到课本,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学期,识字一、识字二,识字四都是有一定的主题的词串学习,甚至有一定的观察顺序,视角转化和思维是有衔接的,孩子的理解和识记是不困难的。
作为家长,可以补充的是孩子在理解和体会这些词语背后,呈现的情感色彩,以及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形成的某些标准。比如说亲眼现场目睹的阅兵式和通过电视转播看到的阅兵仪式,给人的感官冲击及震撼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及气度的形成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建议在能力范围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创造一些给孩子感受不同场景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
识字三很有意思,出现的词语没有相互的逻辑关系,但却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串联在一起,如果用思维图示中的圆圈图来表示,词和词的关系,极好的体现了圆圈图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最后却能集中在一个童谣的小故事里,还很好的教育了孩子要认真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