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似乎”懂得很多道理,给别人讲的头头是道加上良好的讲说技巧,足以煽动别人,但接触时间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他们知道的这些道理更多的是为了说服别人,很少做到了“内化”。
看上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以为自己懂了,其实没有。如果不将观点进行内证实践,形成自己的认识系统,那么它永远只是人家的观点,它不是你自己的东西。
信息碎片化时代,愿意读整本书的人越来越少,能够深入形成自己观点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喜欢现搬现用。
“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有一本书叫做《脱腔》,主张摆脱语言中的非自然腔调,本本分分地传达思想。“很多看上去是美文的文字,其实很糟糕,带有一种腔调。或者是学生腔,或者是文艺腔。文艺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写作者以为,写东西带文艺腔,就等于有文艺气质了。”
懂的人自然懂,装懂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