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禾
很多人,领着脑力工作者的工资,却干着体力工作者的活,原因就是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今天,给大家分享深度思考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深度思考!
首先,做一个简单测验,回答以下3道题:
1、接到任务,你是否已经不再思考为什么做而是直接思考怎么做?
A、是
B、否
2、空闲时间,你是否已经习惯于看抖音视频而非阅读书籍?
A、是
B、否
3、睡觉之前,你是否已经习惯于刷看手机然后入睡?
A、是
B、否
以上问题,但凡有一个回答“是”,说明你已经很久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了!
上学期间,想不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时,老师经常会说“要用心思考,动脑子”;
创业的我,经常被领导PK说“习惯性不动脑”,就是没有进行思考;
为什么工作上总是有一些人能够快速高效完成工作?而你却还在用加班熬夜的代价提高产能呢?
为什么你的领导总是能够对你提交的方案提出很多问题,而你却想不到呢?
为什么有些90后已经创业进入小康,而你还背着迷茫的“北漂/上漂”一族的绰号呢?
为什么那些世界牛逼的顾问大师能够横跨几十个行业,而且处处是专家呢?
其实,核心差别都在于你是否进行了真正的深度思考!
一共分享两个部分,深度思考的定义及案例,深度思考的工具和使用。在本篇中首先分享第一部分(下一篇章分享第二部分)
什么是深度思考?什么情景下运用呢?
深度思考是跳出事件本身,宏观把控,快速结构化推理的过程。核心要点共有3个,目标导向,升维思考,结构化分解。
第一,目标导向,是让我们用旁人的角度看清事件的目的和方向,快速定义问题。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便是 如此。领导交办的任务通常都是紧急性甚至是战略性的关键任务,当我们拿到任务的时候,常常会有两个思考维度“为何要做”以及“如何做”,在这个时候,要尝试着始终提醒自己从“为何(why)”去思考,再去思考“如何(how)”。
万达集团员工如果要完成一份经营报告,30天的时间期限,他们一定会用25天的时间来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报告(内在的逻辑是什么、报告的目的和意义,要呈现的样子,职责分工,管理机制,逻辑衔接,案例搜集等),然后会用3天的时间完成报告的编制(why的事情搞定了,how的事情就会很快了),最后用两天的时间进行提交和修改!
领导交办的事项都是任务性的,那个思考在他们的大脑已经进行过,但是作为执行层,我们需要还原那些思考过程。
举例,李总是培训部门负责人,小王是刚刚晋升的培训经理,李总交给小王一个任务:给新员工安排一次培训!
任务接到了,请注意,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深度思考,只有一个后果,闷头开始准备,中间过程将会频繁出错,最终结果不是领导所要!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目标导向,定义问题——
开始思考为何——(以下为模拟演练)
(结合与目的相关的词思考,如目标、效果、意义、价值、评判、标准…)
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场培训?这场培训对于学员来讲有什么价值?对于公司有什么价值?
培训的目的是要达到什么状态?培训的效果最终如何衡量?领导如何界定我完成得是好是坏?
培训的对象如何界定?新来的员工指的是哪些?他们和老员工有什么差异?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技能还是统一团队语言?是为了强化文化认同还是只是客串形式?
培训的时长安排多久可以实现培训的效果?是半天、一天还是两天?
如果安排一天的话,他们的培训时间是否可控能否完成统一的召集?
大家想听到些什么?他们的核心培训诉求是什么?
邀请内部讲师还是外部讲师来进行呢?培训的预算该如何控制呢?应该邀请哪些领导出席呢?
……
以上这些问题,但凡有一个问题没有思考清楚,都会在执行过程中埋下伏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速思考后和领导直接沟通确认,思考清楚为何之后,再进行如何的思考和计划的编制,最终落地执行!
斯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明确指出,第二条好习惯就是“以终为始”,内涵就是将现状和目标牢牢绑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建构从现状到目标的完美路径。
这就是深度思考的第一个原则——目标导向,定义问题!
第二,升维思考,就是改变站位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破局开荒,改变站位看问题。
假如你是某公司的一名专员,按照职级往上可能会有主管、经理、高级经理、总监、总经理、总裁,自上而下,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你是否想过面对同样的目标和同样的工作,公司不同层级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作为执行层,是否窥探过管理层的管理意识,是否询问过经营层的经营思维呢?
所谓升维,就是跳出事件本身,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是上一个案例中那样,执行层接到的命令是安排一次培训,而从管理层的角度就是提升新员工的文化融入感,对于经营层来讲就是快速统一团队语言和管理口径。
行为是思想的产品,你的头脑在想什么,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你的站位有多高,你的行动就会有多快,总结而言,就是高一格,前两步,高两格,前四步。
我在学前教育创业期间,曾接到任务,对于北京东侧大厂回族自治县的人口数据进行调研。
接到任务之后,我尝试升维思考,从领导的维度看这件事情:
人口数据代表什么?调研的结果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学校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招生、盈利还是服务客户?
如果是要实现招生,该如何了解客户,如何进行客户画像?
客户分别位于什么 圈层,距离幼儿园有多少公里?分为几个圈层?
调研应该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要素能否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
……
有没有发现,当升维思考的时候,调研不再是一个调研问卷和调研动线的设计,而是提升到了招生、经营、营收、回款的角度,从这样的角度再往下切入,就会使手头的工作游刃有余!
其次,重新定义,透过现象看本质。
以市场而言,升维思考就是抛开眼前市场上的诸多机会及各种选择,转而直接去洞察和挖掘客户潜在的本质需求。
那什么是潜在需求呢?
举例来讲,在汽车未曾出现之前,人们的代步工具是马匹,那时,不论是商家还是客户,想的都是如何才能拥有一匹更快的马?此时,客户“显而易见”的需求是“拥有一匹更快的马”,而拥有一匹更漂亮、更温顺、更纯种的马则是“边缘需求”,而潜在需求其实是一个“更加快速有效的出行代步工具”,那这个代步工具一定是马么?亨利福特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追问下去,最终给人类带来了汽车。
乔布斯曾说,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出来。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所以,他坚信客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从而不断打破现有需求,实现产品创新。这是升维思考的典型案例。
所以,升维思考,改变站位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深度思考术的第二大原则。
第三,结构化分解,就是快速建立架构并且不断演绎推理。
自然界中,煤炭与钻石,都是C原子组成的,但是两者的颜色、外观不同,价值更不相同,根本原因便是两者的结构不同,煤炭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每个碳原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钻石(又称金刚石)则是由互相组合的碳原子构成,其中每个原子与相邻的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形成了金刚石立方晶体结构。
同样的成分,不同的结构,造成了价值上的巨大差别。自然界中尚且如此,职场竞争更是如此,我们都期待成为高价值人才,高价值人才正是具有结构化的钻石级人才。
通常,结构化分解从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即层次、类别/模块、流程/步骤,这是核心三大维度。
举例来讲,小赵刚刚接手品牌推广工作,因为没有做过一线,无从下手——采用结构分解法:
第一,层次方面,自下而下,品牌推广可以分为项目、区域、事业部、集团总部、股份总部共5大层级,所以品牌推广工作会进行5个层级的架构和功能的设置,并且在不同层级有不同的品牌工作侧重点,总部层级更多的是制定标准、匹配资源、提炼需求,而区域的品牌更多的是落地执行,快速推进;
第二,类别方面,品牌推广可以分解为形象管理,传播管理、市场管理、活动发展、关系管理,从5个方面解构品牌推广工作,在不同的品牌层级上进行工作的呈现;
第三,流程方面,品牌推广首先要提升知名度,其次打造美誉度,最终构建忠诚度,形成了品牌推广的流程和步骤;
通过从层次、类别和流程三维度重新理解品牌推广,你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了么?
结合自己手头的工作,尝试练习一次吧!
掌握结构分解法,快速进行演绎推理,是深度思考的第三大原则。
真正的深度思考共有三大原则——目标导向,升维思考,结构化分解!
你掌握了么?欢迎留言提出问题,我会第一时间给您答复!
你轻轻点一个喜欢,我会开心好几天!小小的一点打赏,我会开心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