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观看了以前几乎一无所知的魔术剧《我是谁》后,我找到主演孙峥和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对今晚的观看我想写点什么,他们也很高兴,答应给我提供些资料。
可是,当我今天真的要写时,却又有些茫然了。昨晚的震撼、感动、热情随着一夜沉睡似乎已经退去,冷静下来一想,我写什么呢?该写什么呢?
首先,昨晚的演出是什么,说它是魔术,可那主演自始至终与观众的对话和他自己的大段独白似乎又是一台话剧;说它是话剧吧,可那整场剧又悬疑叠出、包袱不断,又让人觉得是一出相声剧;说它是相声剧吧,可那一个个有趣的剧情设计、巧妙的结构和让观众从头笑到尾的诙谐与幽默,又让人仿佛是在看一场喜剧;说它是喜剧吧,可那一个个情景的展现以及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又给人以情景剧的感觉。总之,它就在这似乎是似乎不是中完成了一部作品,让观众沉浸在愉悦欢乐之中,渡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那么,咱就别钻牛角尖了,还是乖乖了承认,它就是魔术剧,学名是:先锋互动魔术戏剧。
其次是写到什么程度呢?粗线条的描述一番,似乎并不能将昨晚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表达出来。并且写得太隐晦,太诱惑人了,似乎又有做广告的嫌疑;细致地描写出来,就破坏了魔术剧应有的神秘感,让后来的观众因此而失去了兴趣。这场魔术剧在人物安排上、观众互动上、情节构思上都有不可预先告知的设计,一旦写得太细了,后来的观众就知道接下来后发生什么,或者知道这里会怎么安排,岂不就索然无味了吗?
记得上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口技》,就比较细致的描写了口技表演所表现的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小孩的哭声等等。这对于没有看过表演的人们来说,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可是对于要去观看的人们来说,看了这篇文章就会先入为主,对于什么情节都已了解,观看起来就有点儿索味了,至少是少了许多新奇。而且,《口技》这篇文章诞生于通讯传播手段极低的清朝,而今天这个网络、微信等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件事很快就会传播出去。如果写得太细,就会影响到看过文章的人们的兴趣,这或许就会给演出带来负面影响,与我赞扬魔术剧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怎么办,不写了?不写了似乎又有点儿不甘心,而且我也已经给人家剧组夸下口要写的了。那就写吧,尽量避嫌吧。
那就先说说什么是魔术剧吧,它是由北京青年魔术师孙峥创新的一种新型的文艺形式(对不起,这是我个人的理解),用孙峥自己的话说就是:戏剧+魔术。通俗地说,就是用戏剧的表演形式来演魔术,或者是将魔术融入到戏剧中去,根据剧情的需要用魔术来表现,或者根据魔术的内容来安排剧情。不知我说的对不对,但不能说的太明白了。因为,最好是到现场去观摩、去体会、去感悟。我既不是权威人士,也不会坚持己见,你自己去看吧。
孙峥是谁呢?据材料介绍,孙峥,北京青年魔术师,中国小剧场魔术先行者。中国大陆首位TED魔术师,“罗辑思维”《又一课》栏目首位魔术讲师,北京世界魔术大会“年度最佳互动魔术师”。
人生为了什么?是为了满足私欲,还是为了爱与奉献?人该怎样活着?是乐观积极进取,还是悲观消极无为?人生价值何在?是看贡献的大小,还是看索取的多少?2012年的孙峥怀揣着疑问,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他的魔术旅程,找寻属于他的人生答案。以梦为马,诗酒需趁年华;韶华易逝,追梦不负初心。积淀4年后,2016年初,孙峥用一部《我是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戏剧+魔术。很有思想很有深度吧?这不是我说的,是材料上写的。总之,孙峥这位年青的魔术师,为了自己的魔术梦想,辞去了联想公司职员的工作,独创天下,创造了魔术剧这样一各新的艺术形式,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每个没有看过魔术剧的人,走进魔术剧场时,一定是带着许多疑惑甚至有一些不屑而来的。但一旦走进剧场,先是会被一各神秘感所笼罩,眼前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接下来又会被一种轻松欢乐的气氛所包围,让人忘了自己是谁,情不自禁地愉快地参与到互动之中,融入到剧情之中。
《我是谁》演的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在朝云暮雨的生活中迷失的魔术师“小孙”,与观众一起找寻自我的荒诞故事。故事发生在电影《我是谁》的片场,这里正要拍摄一部“魔术电影”,但是由于经费紧张,剧组不得不将各种角色交由现场观众临场扮演。不同的剧情,使魔术与观众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冲突不断,迷迷糊糊的魔术师、装腔作势的赌神、朦朦胧胧的前女友、虚张声势的老佛像、拿腔拿调的太监,一个个笑料隐藏在剧情之中,一个个爆笑发生在包袱抖开的恍然之后,剧情的巧妙与魔术的奇妙,演员的机智与配演的窘态……笑料不断,笑声不断,最终完成的电影结局却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观看在笑声中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笑声中领略到了魔术的魔力,在笑声中感悟生活、感悟爱情、感悟人生。
好吧,就写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