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在我们的成长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选择,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听从父母的,在我们青少年时期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能够主宰自己的人生。当各种选择放到自己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不知所措,并向外寻求一些帮助,而非直接问问自己真实的内心:“我到底想要什么?”
每当我们无措的时候,我们过去的经历、被情绪加工过的记忆、环境的影响、防御机制等机构成了我们庞大且复杂的内心世界,随时左右着我们的选择。
如何了解真正的自己呢?如何让自己找到自己的归宿感?如何真正的寻求到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在无穷大》这本书将会告诉你,如何对自己内在的认知程度加深,让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的内在无穷大》的作者张沛超是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等等。发表多篇的学术论文,同时著有畅销书《过好一个人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寻求内在需要,首先我们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一、理清自己与他认得关系
我们喜欢从他人评价中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又或者以一种标签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思想,错把面具当成真实的自我。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面具并不包含多少贬义。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类人,他们的面具说得形象一点儿,好像已经长到了自己的脸上,代替了自己真实的脸。天长日久,他们逐渐忘记自己原来是戴着面具的,甚至把面具当成自己真实的模样。有一些工作会要求人们戴上职业性的面具。
比如一名教师就要有当教师的“样子”,要戴上符合教师角色的面具。可能他们每天上下班的时间加起来有10个小时,这段时间内都处于工作状态,会一直戴着老师的面具,言谈举止都恪守一个老师的标准。或用表演理论来说,他们在表演一个老师的样子,此处的“表演”是没有贬义的。可是,当他们回到家里时,如果没有把职业面具摘下来,而是继续戴着这个面具面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在一开始可能会非常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也会变得适应,因为孩子会与他们的面具配重。
先放下所有外在的面具,面具带的时间长了,容易进入面具的剧本去演绎自己的生活。
二、人格面具所带来的阴影,不停地消耗真正的自己
人格面具的阴影就像我们戴一个面具的时间过长,而这个面具被对应的环境过分地、苛刻地要求,它就会侵蚀甚至置换真实的自我,使我们人格的自由度下降。我们人生中90%的能量都会被消耗在这里。
想使自己的人生舞台变得更宽,我们需要有很多自由的能量。更多的时候需要卸下自己的面具,当你的心态从面具下脱离出来,回归到最放松自然的状态,你才能有一个平和的情绪,当一且都静下来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自己此时此刻的状态,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在纠结中消耗自己的能力。
所以,摘掉自身的标签,抚慰好自己的情绪,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价值,用心去爱自己。
三、摘掉固有的标签,看到更多的可能
我们很喜欢对事物或者人贴上我们认为的标签。而这种标签束缚了贴标签者和被贴标签者,它就像是某种危险的胶水一样,牢牢地贴在彼此身上,困住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思考没有这个标签的后果。
卸下标签是一个松绑的过程,一切都自由了,才会走进内心的无人区,去感受真实的内在自我,让内在的不断发展需求去超越自身的安全感。
内心安全了,才能接纳完美与不完美的自己,敢于面对了,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自身的价值会让你真正有勇气,有能量发现内心真实的自我,感受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
总结:想拥有自己内在的能量从自己做自己的知己开始,也许开始很难,请不要放弃。没有人可以和自己永远在一起,没有人可以和自己一模一样地感同身受,你也不会成为其他人的影子,只有自己才能看见自己、感知自己、成就自己。活出自我,看到更多的无限可能。
《我的内在无穷大》告诉你:人生最大的难题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切迷茫与困惑的解药,唯有不断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