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读《论美国的民主》,这大概是一篇大一就列在我书单甚至已经存在在我书架上的书了,我从来没有认真的看过,毕竟那时候看这种书名就显得很吓人的书,一大部分理由还是为了装逼。对,读这本书的理由,是因为我认真看了老师布置的we are not broke的记录片,主要在探讨美国的税收制度,期间的一些话题激起了我对美国政治/茶党等相关的兴趣,看了一些知乎答案未果,于是决定自己在多看些别的。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宗教和政治纷争震荡着整个不列颠帝国,每年都有大批异见分子被赶到美洲海岸。
当祖国还在残暴地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时候,殖民地却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社会均质化的新景象。
在美国,开启民智的是宗教,而将人引向自由的则是对宗教戒律的服从。
英裔美国人文明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一起源应当始终牢记),这两大因素在别处经常处于斗争状态,在美国却相互融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所说的这两大因素分别是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
我一度认为,我在美国是没有感受到太浓烈的宗教精神的,即便身处一个非常纯粹的基督教学校,除了校内和别的度假山庄式的建筑相比十分出挑的教堂之外,我也并没有感受到宗教对学校的影响。前几日和career coach Sean聊天,他曾经劝慰我说过:“if you believe in marriage,you cannot leave. You cannot break your vow.”嗯,这也许是我听过最宗教的话了吧哈哈。
也许凭借我浅薄的理解,在美国对于宗教的理解,最初可能确实来源于统一道德体系的构建,对于一个处于完全未启蒙或者无序的社会状态来说,宗教赋予的种种条框,可能是最简单直接可以让社会走上有序步骤的方法。而在奠定最初的社会基调后,宗教的力量应该就在不断的自我减弱,这些自我削弱的原因,可能正是文里所提到的宗教和自由的斗争。
而让我写这篇的原因,其实主要便是来源于这个词“宗教和自由的斗争”。
可能与最近欧洲之行的艺术欣赏有关,看了很多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大作,最喜欢的还是提香和卡瓦拉乔。
用教科书上的话说,文艺复兴的核心便是将神性赋予了人性。我在见到真实的画作之前,是从来没有理解过这句话的。直至站在画作面前,看到画中人眼里的泪光与悲伤的面容,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画作竟然能有如此惊人的感染力。而说回来,对比起印象派和浪漫主义更加温情脉脉的作品,文艺复兴这段时间无遗是更加矛盾和冲突的。十分纯粹的黑色背景和神圣的光晕,我不知道从专业的文艺评论家口中是如何,我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一些“人性的传递”。(在这里想附上一个笑哭的表情)
写到这里我想找个理由圆回去,扯一些和美国的民主相关的事情,然而发现力有不逮。嗯,写一篇读后感,大概只有不到十行是内容相关,换到高中时候可能要被写上“偏题重做”了。好在我是在漫无目的的写字,只有我自己为止羞赧,唉,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