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在一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学校往往组织颁奖仪式,奖励那些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同学和优秀的班干部,学校目的,是倡导一种刻苦学习、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学校氛围,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在这样的仪式上,一些学生除了获得奖状之外,往往能获得学校奖励的铅笔盒、笔记本等文具,无论是老师和学生,大家也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大家也认可了这种做法,几乎没有学校试图去改变一下,去优化一下。
就在最近,就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有一所民办学校,却因为期末对学生进行奖励的事情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并且,还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这所学校叫翰林学校,以往也对期末考试中各班的前三名学生进行奖励,分别奖励100-300元现金,今年校领导突发奇想,如果今年改变一下形式,变奖励现金改为奖励猪肉,学生领点肉回家,岂不实惠又有节日气氛?
说干就干,学校就采购了7头猪,每一头猪平均400多斤,总共3000多斤,折合价值5万余元。
在颁奖典礼上,学生依据成绩领到了自己的猪肉,第一名同学可以获得30斤猪肉,第二名同学可以获得20斤猪肉,第三名同学可以领一只猪脚。一些同学将猪肉用竹竿高高兴兴地抬回家,低年级的同学则由家长用背篼背回家。
学校这样的行为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一些网友也纷纷为学校点赞。
有的网友就讲,“这种方式很好,全家人一起享受孩子刻苦努力的成果,满满的自豪感!能亲身体验到学习的收获和快乐,这猪肉比奖金文具效果好百倍,若再有奖状则好上加好!”
试想,在以前,学生获得了学校的奖励,如果是现金,很大可能会被家长“保管”了,如果是发的文具,学生对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所以起到的激励作用就有限了。
而现在,换作发猪肉,既经济实惠,又让孩子印象深刻,小孩子都比较馋,现在回家以后既可以饱了口福,也可以得到家长的赞扬,看到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地换来了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家长的快乐,对于学生来说,那种成就感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而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其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一定会明白:要想吃肉就得好好学习,越努力吃的肉越多,不努力就只有看人家吃肉,这比给学生讲许多大道理可强多了,这才是真正的靠实力吃肉。
想一想家长因为孩子获得奖励,去学校背回来30斤猪肉,走在大街上,那是怎样的荣耀啊!特别是要过年的时候,尤其是在贵州农村一些相对比较贫困的地方,这30斤猪肉的意义更不能小看啊。
所以,在笔者看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学校的做法都值得点赞。
而由这件事,笔者又想到山西那个跳“鬼步舞”的校长,他可是掀起了一股校园舞蹈的热潮。
你如果走入一些校园,看到一些学生做课间操,你会哭笑不得的,那哪里是做操呀?一个个懒洋洋的,有气无力的样子,感觉都不如老年人,让人不由感慨:这还是一群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吗?
而这样的现象,单靠强制命令、处罚能改观吗?我认为很难,而看看山西校长领舞的课间操,同样是青少年,他们又是如何地意气风发呀?错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维”,这理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无论是“奖励猪肉”的生猛动作,还是课间操改为“鬼步舞”的大胆创新,都提醒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紧跟形势,关注学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观念来教育学生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学生幸甚,教育幸甚!
读者朋友们,大家对学校奖励学校猪肉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