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在超市或者玩具店看到一个场景,就是孩子拽着妈妈,边哭边说:“妈妈,我要买,就要买”。妈妈一听到孩子哭闹,会大声说:“家里堆不下,不买了”于是开始拉锯战,妈妈坚决不买,孩子就哭闹撒泼。
这个时候,我们中国家庭往往就会出现一个“和事佬”,这个人要么是爷爷奶奶,要么是外公外婆,再不就是自己老公,总之不会是孩子的第一教养人。这个人会说什么呢?
“孩子哭得多可怜,走,奶奶给你买。”留下这个妈妈心烦意乱。
这样的案例中,其实展示了我们绝大多数家长处理孩子哭闹的两种主流形式,首先绝大多数家长,都见不得孩子哭,长辈更是受不来。
孩子一哭,很容易自己就被挑起怒火,为了尽快制止孩子的哭,大人要么采用“硬”的方法:呵斥、恐吓、威胁;要么采用“软”的方法:安慰,鼓励,哄劝,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所以我们总是会看到年幼哭闹的孩子、妥协溺爱的长辈、情绪爆炸的妈妈。
哭和笑,都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露。所谓接受,就是不加指责地承认情感的真实性,不加指责地承认任何人都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情绪如同洪水,阻挡与压抑并不会让水消失,反而会蓄积更大能量而以另外的形式出现。
所以,孩子具有“哭”的权利,不应该被否定和强行制止,不应该被压抑。
当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为什么他会哭”,才能正确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并帮助孩子找到疏通的方法。
以疏通来处理孩子的情绪,不但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坏小孩,反而能帮他指认自己的情绪,也有机会了解自己为什么发脾气,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排解它。
处理哭闹行为的原则
1、区分正当、合理需求,并尽量适时满足(能提前满足的不要等到孩子哭闹才满足)。
2、不正当、不合理的需求一定要坚持原则,并且全家要求要一致。
3、孩子越哭闹越要冷静,一个家庭是否安宁和谐,责任全在父母。要知道,父母冷静才是最好的止哭术!冷静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并温柔地告诉孩子:我不满足你,但我理解你,爱你。
那么、如何去学着理解孩子,耐心和孩子沟通呢?
每天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在睡前讲一篇故事,都是促进父母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方式。启蒙听听app可以自己选择适合的绘本故事给孩子朗读,也可以让孩子尝试性的读简单的故事。通过互动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合作将一篇故事,以亲子阅读的方式亲近您的孩子,还能够通过录音,将您与孩子的点点滴滴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