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似风月
作者:■闫鲲文章来源:2008年第20期点击数: 18572
去年的中秋之夜,我在家附近的颍河边散步,看见水上明月,在冥冥中体会一种宽宏无际的精神状态。这让我想起了母亲。母亲小时读过两年私塾,水平不高,但她嘴里含有讲不完的童话,细品句句都是哲学书里才有的箴言。每段故事都对中国传统的东西怀有虔诚的敬意。有天夜晚,母亲望着天上说: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想多看看这个世界,人能像月亮一样多好,它永远挂在天上不会变老。这是需要慢慢去遐想的,我这时也梦幻般感到:此刻,地球那边美国密西西比河上必定一片繁忙,都在为暴富奔忙;印度恒河岸边正飘荡出诵经的歌声,佛教把释迦摩尼的传说弥漫空气中,而中国发源河南少室山那条河流经少林寺后又流到阜阳的颍河,正在月辉柔和的光亮里慢慢进入梦乡。
我为脑海中的幻想而微笑,它的意境令我心旷神怡。随眼一瞥颍水中的月亮,像广阔宇宙中的一扇圆门,穿越它,便能进入一个神话般的梦境。有位外国哲人将人生分为美学、伦理和信仰三个阶段,我与母亲正好居于两极。母亲以强烈的热情面对大自然,而我却因年龄所限,只注重外在的感性生活。直到丁亥年四月五日,母亲安详的闭上双眼,不再醒来。她口中夏夜月亮的传说如撒在天上的繁星没有了声音。我意识到到自己没有超越这滚滚红尘之前,就朦胧懂得做人的淡泊无争之境。
仔细探究,古老的文化以其宽容博爱精神对普通百姓产生巨大魅力。母亲认为,相对于生命本身,其本质十分空洞、庸俗。人生的终极目标还是追求一种向上的精神,它能使自己脱离低级趣味,正如教科书里讲述的那样:生如春花烂漫,逝如秋叶飘落而静美。母亲在走完八十四年人生后溶入风月的光彩里。生活中,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都无止境,但前者趋向宽广,后者则趋向狭窄。和谐家园里人类越接近某种大境界,越会显示宽厚仁爱之光芒。我想起前日去阜阳佛教庙宇时,走过那扇窄小的"资福寺 "门时,跨进院里又是一派别有洞天,心境如浮荡在宇宙的茫茫薄雾之中,然而却豁然开朗。
每每回味母亲朴素的一番话,我心都能获得一种超然的宁静,又如受到心里洗涤。我想,在淮北这块厚重土地上,历代高尚的人,无论生活在社会哪个层次,他们都是精神上的圣人,他们在世活得潇洒而从容,让后人去尊敬、去效仿、去昂起头来看他们。
仰望星空, 似乎夏夜月亮里飘散出缕缕云烟,隐藏于的童话如银河横贯宇宙之中!
发表:《安徽广播电视报》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