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48:应对的心理机制包括:各种过渡性的转换,能够复原的专注力,意识的流动性,控制力,对未知事物的迅速转换,对高压的忍受能力,当身体或者心理感觉不适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忍受疲劳感,情绪的波动。无论何时当我发现一个缺点,我都会去接受它。请寻找一个或几个点结合你的生活来分享你的思考。
这段话把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情境下所需要的心理应对基本都列出来了。
过渡性的转换,让我想起王威老师课上曾提到的允许过渡性空间。罗马不是一天造出来的,从开始有知识,到觉察,到计划,到行动,到结果达成,甚至最后的效果反馈。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各方面的磨合,需要对手的实际对接情况来决定时间的长短。甚至这个对手很可能是自己,你会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痛苦,你会怀疑,你会犹豫你所做过的努力。可是当你在心理预期上已经走过这个过程后,等再出现实际的状况时,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有委屈,或者说委屈少了很多。因为你已经让自己的心走过一遍。譬如说,跑步。从来都知道跑步是正确的事,却总有各种理由迟迟没有行动。小时候跑步从不及格的我,到今天还有阴影未散去,而跑步时那种越跑腿越沉的感觉太深刻了,让我还没有行动就已经快要泄气了。这次我选择了先上路,从1km跑起来,坚持100天那是我的优势呀!让我的优与忧合作起来,如今11天过去了,等待着我的状况发生......
能够复原的专注力,这个名词与前不久阅读心灵图里周洋带领大家思考的注意力大于时间大于金钱有异曲同工之妙!仔细想来如今智能化的时代,各类知识扑面而来,眼睛耳朵甚至嘴巴被各类app奴役,人们分身乏术,时间如同流沙瞬间即逝。有限的专注力称为稀缺资源,由此番茄工作法等各类时间管理方法开始应需而来。工作中,我们会不经意间被各种打扰,邮件,即时信息,同事的聊天,未经事先约定的会议。如何管好自己的专注力?一份任务清单,一套重要紧急的时间管理办法,最重要的是,一颗时刻能觉察并把自己拉回正道的心。
意识的流动性,度娘告诉我,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这个解释让我想起了化学实验室的那些仪器瓶,也许我们的大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每天走过的路,吃过的饭,眼睛看到的事物,听到的声音,甚至身体触摸到的东西,每一样都会给我们的大脑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不断地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感受,新的想法。这不正是反思的过程吗?又如当你发生一件意外时,你的意识会结合你大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无论是经历过的,还是读过的书,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数据处理器给出各种方案。你要做的只是选择,做正确的选择。
.......
作者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摸索,进取,更重要的是他不断的把这些想法去诉诸行动,最后取得各类成绩其实并不是偶然。学习之道,归根结底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探索与实践。这一点,我非常喜欢,也愿意在这条道上继续前行。